由美國次級債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機,正給全球經濟和社會格局帶來新的歷史轉折,中國經濟怎么走?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轉軌國家,中國如何繼續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發展自己?昨日,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界智囊組織“經濟50人論壇”在京城展開一番縱論。
昨天,中國經濟50人論壇十周年研討會在京舉行,吳敬璉、樊綱等數十名當前中國知名的主流經濟學家齊聚一堂,在總結改革三十年成果的同時,重點就當前世界金融危機與中國面臨的挑戰話題各抒己見。
專家們對歐美政府救市均表示肯定。正如會議主持人、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所說,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觀點都是驚人的一致。雖然對救市手段存有分歧,但專家們認為,這場金融危機對于中國進一步發展也提供了機遇。
判斷
中國改革方向不會改變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指出,國際金融危機要走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房地產泡沫破滅,第二個階段將蔓延到信貸危機,第三階段引發實體經濟萎縮。當前正處在第二個階段。
經濟學家許善達認為:美國最大的問題在于,即使金融危機解決了,經濟發展仍因消費支付能力下降而缺乏經濟動力。而中國的優勢在于儲蓄率較高,如何將高儲蓄轉化成有效的消費需求,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揚指出:中國儲蓄率過高在短時間難以控制,當前出口萎縮就應拉動內需。
經濟學家吳敬璉說:“我國改革開放是在全球化體系中發展起來的,當前世界金融體系出了毛病,我們應當向前看。”
樊綱說,這場危機可能改變的是政府的作用。市場經濟仍是相對最好的經濟制度。中國改革方向不會改變。
應對
只有全球化才能發展自己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娟指出:歷史上多次全球性金融危機解決的出路是進一步全球化。出問題的國家要求助于相對較好的經濟體,最后的結果是全球化的進一步加深。
“如果我們把中國改革開放30年放在全球化背景下考察,就會發現中國第一次走進了全球化。如果過去我們在現代化過程中分享了全球化的好處,今天就不得不面對全球化所帶來的危機。”博源基金會總裁何迪說。
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要保持經濟增長,但不是保出口,而是要保內需。最重要的是刺激國內消費。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如果美國次貸危機使本國GDP下降,進口急劇萎縮,將對中國經濟帶來較大影響。現在這個危機還在蔓延。從短期看,提高居民收入才是正確方向。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如全球金融治理存在重大缺陷,發行貨幣的人可以不受監管。而中國全球化層次較低,有待提高。只有通過全球化才能發展自己。
李揚認為:如何抓住機遇,中國要解決五個問題:一是如何平衡市場主導的金融體系與機構主導的金融體系。二是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必須要服務實體經濟。三是如何加強風險管理應該高度重視。四是更加突出金融穩定的重要性。五是要積極推進國際匯率制度的改革,但中國需要的是一個受約束的貨幣體系。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說,這次危機在戰術上我們會有些損失,但是在戰略上是50年甚至百年未遇的大機遇。解決這個危機以后,一定會帶來世界金融體系和經濟體系的重組。現在國際慣例發生了問題,正是我們訴求利益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要求放進新體系中。
展望
有能力的國家才有機會
樊綱認為,危機同時也是機會,但對于有能力的國家才是機會。怎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怎么發展自己?只有進一步改革開放,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提高中國的地位。
這次機會能不能使中國成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經濟學家張曙光認為,可能性是存在的。他指出:“中國目前面臨三個問題:一是由于出口下降有可能造成的生產過剩問題;二是股市和房市的非理性波動;三是當前經濟增長減緩。現在要啟動內需,要穩定金融,讓市場健康發展。改革得以推進,才能夠在危機中抓住機會。”
經濟學家鄭新立認為:面對美國的次貸危機,中國將面臨三個機遇:一是以擴大內需來彌補出口下降的影響。二是利用中國美元外匯儲備,走出去并購,引入人才、技術創新,解決中國長遠發展的技術瓶頸。通過購買國外企業的資源勘探權、開發權解決中國資源瓶頸。三是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柳建云、謝綺珊)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