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通知,將從2008年11月1日起再次調整紡織品服裝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部分紡織品、服裝、玩具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4%。 中新社發 海安仇穩山 攝
|
10月21日,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通知,將從2008年11月1日起再次調整紡織品服裝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部分紡織品、服裝、玩具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4%。 中新社發 海安仇穩山 攝
|
聚焦刺激經濟新政
作為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保經濟增長的重要措施之一,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上調成為現實。昨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通知,中國將從2008年11月1日起,適當調高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部分紡織品及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3%提至14%;日用及藝術陶瓷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1%;部分塑料制品出口退稅率提高到9%;將部分家具出口退稅率分別提高到11%、13%。
通過財政政策刺激出口早已被業界認為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在專家們看來,短期的刺激作用可能會比較明顯,如果希望中國的外貿企業能夠長期發展,只有退稅上調尚遠遠不夠。
“沒想到政府出手這么迅速”
這次上調的幅度都不是很大。大部分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僅比本年度8月1日調整過的出口退稅率上調了1個百分點,幅度比之前紡織工業協會和商務部提交的建議方案都要小。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是,足以說明政府挽救出口企業的決心。
而退稅政策出臺的速度之快更是令業界驚訝。廣東省東莞市一家外貿企業的負責人在聽到出口退稅上調之后,非常興奮:“雖然,政府多次表示要調退稅政策,但是,沒想到這次會這么迅速。”
對于政府出手如此之快,郭田勇的解釋是,其實,在傳聞開始之時,政府的相關機構已經多次組織專家去企業調研,對于企業的很多情況都了解得比較清楚。他們也知道出口企業的經營慘狀,感覺到必須盡快出手。
兩部委負責人昨日在解釋退稅原因時也表示,隨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不斷擴大,發達國家居民消費信心指數大幅下滑,進口需求回落,必然會對我國出口產生不利影響。若不采取措施,預計今后出口還將下滑,出口企業困難進一步增加,這會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稱,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已指明四季度工作安排,其中包括要調高服裝和紡織品的出口退稅,一方面說明中國目前外貿形勢比較嚴竣,再次動用行政手段提高出口退稅,屬于非常時期的無奈之舉,對外貿企業無疑是福音。
上周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特別強調,目前應對金融危機的重中之重就是千方百計地挽救中小企業。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當前是“出口拉動型”格局,出口創匯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至少未來5-10年內不可替代。不僅如此,從企業角度來看,大批出口型企業不可能在短期內轉向內銷市場,出口企業倒閉將會帶來大量的失業工人這都是政府不愿看到的事情。“這就是國家進而開始政策扶持的原因所在。”
短期成效顯著
這次出口退稅是不是果真能幫出口企業躲避美國金融風暴的影響?昨日,在記者采訪時,專家們都表示,出口退稅對于外貿企業來說可能只是一個短期利好。中國第一紡織網預計,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上調1個百分點,為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獲得76億元人民幣的退稅額。
退稅上調并不能成為挽救中國制造的長久之策。國內出口下滑,主要是因為歐美經濟下滑,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新勞動合同法實施等因素造成的,所以,很多專家都表示,上調出口退稅可能在短期內對企業比較有利,但是不會改變行業效益增速下滑、出口增速負增長的態勢。
國金證券的研究認為,在歐美經濟企穩前,上調退稅率作用有限。因為,一旦出口退稅上調,外商必然相應降低產品報價,在一定程度上是國家補貼外商,我國出口企業收益反而會小于外商。
此次調整有可能形成企業過于依賴政策的習慣。國家希望通過上調退稅率實現“準確扶持”,但實際效果更可能是短期的。從中長期發展來看,對出口企業提供貸款支持、提供財政補貼、刺激國內消費進而拉動服裝的國內市場效果可能更好。
李雨時認為,下一步可能要看外貿形勢變化,如果繼續回落,調高出口退稅的范圍可能會繼續擴大。但從另一方面看這并不利于政府提出要調整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目的。
長期不能僅依賴退稅
顯然出口退稅調整挽救出口企業是無奈之舉。在《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看來,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中國出口疲軟可能持續較長時間。若中國政府轉向積極財政政策以提振經濟,那么必須以刺激內需特別是消費為重點。
商務部研究院博士梅新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短期救出口企業是可以的,但是,要想讓中國的出口企業長期穩定發展,還必須依靠企業轉型。在這方面,政府可以出一些力,但是,關鍵還是要看企業自己。第一紡織網副總編輯馬新征也告訴記者,中國制造業之所以出現今天的被動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發展模式出了問題,以往的貼牌加工模式已經不適用于如今的經濟和貿易形勢。
慶幸的是,壓力當前,一批企業選擇了主動調整,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網絡營銷、拓展終端等模式在很多企業身上成功運用;另一批企業選擇的是斷臂求生,舍棄部分產業,選擇盈利能力強的核心產業,通過自身或者企業之間的整合,同樣頑強地活了下來。(記者 呂天玲)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