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4萬億投資計劃需要全程審計。 中新社發 宋學海 作
|
漫畫:4萬億投資計劃需要全程審計。 中新社發 宋學海 作
|
新聞提示
國務院近日公布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地方企業紛紛聞風而動,帶著項目來北京尋求支持,希望能從這份投資計劃中分一杯羹。 (據《上海證券報》)
中央財政投放資金促進經濟發展,在京的部委辦又將門庭若市。項目投放需要效率與速度,但在此過程中的監督與制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歷史的教訓值得記取。1993年分稅制改革后,中央財政采取與各級政府分稅的辦法來集中財力,中央財力得到增強,這有利于全國通盤計劃,有利于財力向經濟落后和欠發達地區轉移。但事實上,財政執行情況不僅讓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鬧心”——中央財政報告每年都有財政轉移支付數額,而到了真正缺錢的地方已是“杯水車薪”,也讓財力凈轉出的東部經濟發達地區 “寒心”——轉移出去的財力沒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正如前任審計署署長李金華所說的那樣:中央各部委除了預算資金外,還有一筆中央轉移支付款項。而怎么花的錢,人大不知道,老百姓更不清楚,這為資金自由支配創造了較大的空間。
中央財政確實有錢了,但錢卻往往分布在各個部委,由于預算管理缺少“硬約束”,地方“跑部錢進”的現象必然難以杜絕。這樣不但會使這筆錢用不好、管不好,而且還會滋生腐敗。
讓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投資目標實現,關鍵就是要構建良性的公共財政體系,有效制約“尋租”行為。公共財政的本意,應當是納稅人主導的財政,各級政府的財政資金 (包括稅和費)都是取之于民的,必須用之于民,其收支的各個環節也都應該接受人民監督。
與此同時,除了由中央政府對財政重點投資項目進行審計、監察外,公眾也要有權利和能力進行或委托可靠的機構對項目實施全程監督,從而避免公共利益被少數人侵害的現象,使得政府財政的使用真正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
唯有強化公共決策、細化政府預算、規范投資體制、有效監督制約,才能讓“跑部錢進”的行為失去市場。因此,在擴大內需、促進增長之時,中央財政投資計劃的制度安排需要認真審視。(特約評論員顧一冰)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