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為要改變眼前經濟困境,而使經濟結構調整出現停頓,甚至走回頭路
為了在金融危機下保經濟增長,中國政府近期連下“猛藥”:先是鐵道部門宣布國務院批復了2萬億元鐵路建設計劃,其后交通運輸部門也透露出未來3-5年內5萬億元投資公路、水路、港口和碼頭的建設計劃,最新的大手筆則是國務院確定的今明兩年投資4萬億元的計劃。
這多劑“猛藥”構成了近10年罕見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在筆者看來,這已經不是在刺激內需,而是在居民消費需求不強的情況下,通過政府強力推動來創造內需。
不過,仔細剖析上述宏偉計劃,會發現其中帶有“水分”。鐵道部的2萬億元投資計劃,并不是新增2萬億,而是包含了國家“十一五”、“十二五”時期的鐵路建設規劃,鐵道部自己承認,其中在建項目的投資規模已經超過了1.2萬億。照此計算,真正的新增投資只有8000億左右。而交通運輸部門的5萬億元規劃,據稱是在“保證原來的投資完成的基礎上,新追加的2萬億以上的投資規模。”
即使在國務院的4萬億投資計劃中,也并非全部是新增投資。比如地震災區災后重建,過去就準備了1萬億元的重建投資安排;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也包括了相關部門的部分投資建設計劃。此外,4萬億元并非全部來自中央的投資,也包括由公共投資所帶動的地方財政及民間投資。這意味著,4萬億投資有部分還是有待實現的“期貨”。
數萬億元的資金從何而來?這是另一個重要問題。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籌資渠道無非這樣幾個:一是中央和地方財政,會以增加預算內投資資金比重的形式出現。可以肯定的是,中央和地方財政不會大包大攬,只能是起到帶動作用。二是銀行貸款,包括商業貸款和政策性貸款,這可能是未來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如國家開發銀行承諾,“十一五”期間向鐵路建設提供2500億元政策性貸款。三是中央政府增發長期建設國債,這種方式籌資的規模會受到國債規模的限制。四是企業債券融資。以鐵道部為例,2006年和2007年發債總額分別為293億元和400億,而截至2008年10月,鐵道部已發行1100億元債券。相比建設總規模,債券融資的規模有限,而且并非所有的項目都適合發債。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市場的各種直接融資。
對于4萬億投資大計,國務院還要求各地各部門在執行時做到“快、重、穩、實”,這實際上等于向地方和部門開了口子,鼓勵各級地方各顯其能,動員各種資源來促投資、保增長。考慮到具體的籌資來源,可以判斷,中央最主要的目的是向市場發出強烈信號,要強力改變當前市場的信心,從而帶動起全社會的投資熱情。因此,4萬億投資大計的象征意義與實際拉動意義同等重要。
中央吹響了大搞投資的沖鋒號,但4萬億投資計劃的效率如何?對未來中國經濟會有什么影響?這些問題不能不令人擔心。很明顯,目前的大規模投資計劃是著眼于短期的“反周期”調節,以強力投資扭轉經濟可能大幅下滑的局面。但是,以大規模基建為主的投資,對于保經濟增長數字有好處,但投資效率是值得懷疑的。更重要的是,政府推動的大規模投資擠占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對于當前正在提倡的擴大居民最終消費、調整經濟結構等來說,并沒有直接的作用。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之時,保增長當然是當務之爭,但對于中國這個大國而言,宏觀政策方向調整和大規模的政府投資,在掌握政策力度、平衡長短期目標上,必須相當謹慎,不能因為要改變眼前困境,而使經濟結構調整出現停頓,甚至走回頭路。(賀軍 安邦咨詢高級分析師)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