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能看到哪些是裸泳者。”華爾街的金融巨頭無疑是第一批“裸泳者”,下一批“裸泳者”是誰?可能非美國汽車業莫屬了。
美國汽車業一直是美國經濟的象征和榮耀,通用汽車更一直穩坐世界汽車業頭把交椅。但這次金融海嘯,卻似乎在瞬間將“通用神話”擊得粉碎。但這真都歸罪于金融海嘯嗎?在我看來,金融危機不過是壓倒美國汽車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們目前的絕境完全是咎由自取,或許,它們的教訓,也可以給其他國家深刻啟迪。
第一個教訓,就是奢華的企業文化。“三巨頭”老總來華盛頓參加聽證會,一人一架私人專機,日常成本開支更為驚人。同樣是汽車企業,豐田、本田等外來戶在美國雇工每小時25美元左右,但“三巨頭”平均成本則達到了70美元。當然,這有百年老廠歷史欠賬問題,但“三巨頭”人工貴、效率低、機制老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樣的企業能不沒落嗎?
第二個教訓,就是企業的戰略眼光。克萊斯勒CEO納爾代利坦言,企業經營戰略有問題,以前SUV好賣,企業就大量生產,超過了市場需求,最后又不得不折價出售,結果損害了品牌聲譽,也傷害了消費者。
美國車的一大特點,就是油耗高,動力強。但世界進入“高油價時代”,消費者習慣改變,“三巨頭”一蹶不振。而日本豐田、本田卻因先行一步開發節能車,反而擴大了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另外,美國車一直是多品牌經營,通用旗下汽車品牌多達8個,五花八門的品牌讓通用顧此失彼,成了“白象”式的企業。
商場如戰場,從來不會一帆風順,企業要有前瞻性。美國汽車廠家從數百家到現在只剩三大豪門,就是市場規律的結果。
第三個教訓,政府成為大企業“綁架對象”。現在的“底特律三巨頭”完全賴上了政府,它們強調,如果不救助他們,美國經濟將陷入“蕭條”。瓦格納就威脅,救助美國汽車業“關系到拯救美國經濟,使之避免陷入災難性崩潰”。美國汽車及相關產業共有工人約400萬,大量失業對美國政府來說,確實難以承受。
因此,許多人說,三大企業屬于“大得不能倒”的行列,就跟此前的AIG、花旗、房利美和房地美一樣。它們一倒,整個國家經濟都會出問題。美國財長保爾森曾試著讓雷曼兄弟破產,結果就是從9月份起,市場信心崩潰,企業人人自危,金融危機一發而不可收拾。
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許多國家都不得不對本國巨無霸企業伸出援手。但政府成為企業“綁架對象”,政府就需要反思。如果真遵循市場規律,那就應該狠心不救助;但如果做不到,那就必須加強監管,規范企業行為,防患于未然。比如,至少應該像美國政府一樣,規定被救助企業高管的薪資以及其他嚴格的監管措施,或者為其“安樂死”創造條件。
“底特律三巨頭”的困境是一面鏡子,折射出巨型企業的是與非、對與錯,折射出即使是在市場經濟國家,同樣也會因市場出現種種問題,迫使政府以非市場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但權利總是跟義務對稱的,如果不能由此建立規范機制,那肯定會使市場陷入“道德風險”,在看似解決問題的同時,卻又為新的危機埋下了隱患。 (作者劉洪,資深駐外記者)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