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具有較強的抗金融危機能力
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對各國金融業影響巨大。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保險業務在此次危機中并沒有受到大的沖擊。AIG瀕臨倒閉,主要是旗下衍生產品投資出現問題,其保險業務依然是健康和富有價值的。一些專注于傳統保險主業的公司,比如紐約人壽,其保險業務經營非常審慎,受到危機沖擊很小,標準普爾和惠譽兩家評級機構都在金融危機期間給予其最高財務評級。
保險產品具有風險保障和金融產品特征。金融特征決定其易受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但期繳壽險產品期限較長,又能通過分散現金流將短期投資波動在更長時間內給予熨平,因此保險具有比其他金融產品更強的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
●結構調整增加中國保險業抗風險能力
自1980年復業以來,中國保險業發展迅猛,年均保費增長速度超過30%。在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業務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也日漸凸現。從壽險業務看,呈現出短期業務多、躉繳占比大、去風險保障功能的特點。各公司過于注重短期投資型業務,風險保障型業務和長期壽險業務占比并不高。2008年1—11月,全行業意外險和健康險這兩類主要的風險保障型業務合計占比僅為10.6%;新單業務中,10年期以上期繳業務占比僅為12%。
業務結構不合理,其根本原因是保險業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一些保險公司急于擴大規模,注重保費增長,輕視業務內含價值和風險防范,大力發展保費高的投資型產品和躉繳產品,過度宣導保險產品的金融特性,并攀比其他金融產品縮短保險產品期限,用短期投資回報來吸引客戶購買。
結構失衡不利于保險行業的科學發展:一是不能發揮保險行業的技術優勢,即風險管理與長期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難以形成保險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弱化了抗金融危機的能力;三是業務增長的可持續性不強,續期保費難以提供穩定的支撐,保費增長大起大落的風險加大;四是產品同質化,保險公司進行低層次的價格競爭,損害行業的盈利能力。
風險保障業務少,長期業務少——結構失衡同樣不利于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大局。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中,保險業賠付約為10億元,與幾千億元的災害損失相比,承擔的補償比例太低,遠遠不能體現保險業應當發揮的重要保障作用。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傳遞,國內保險產品投資回報率下降,低于投保人預期,造成投資型產品退保增加;保險業務內含價值不高,投資損失直接導致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影響。業務結構不合理的弊端已經開始顯現。
●2009年是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期
結構調整可以改變保險業務的風險構成,化解和防范風險;可以增強業務發展的穩定性,突出保險行業優勢,增加業務內含價值,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2009年是保險業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第一,外部形勢依然嚴峻,迫使保險公司收縮短期投資型業務、減弱快速擴充規模的沖動。第二,經歷了2008年投資型業務大起大落帶來風險的教訓,公司風險防范意識增強,對結構調整的主動性增強。第三,經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育,公司對壽險經營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對壽險業務發展方向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保險行業調整結構,就是要大力發展風險保障型業務及長期儲蓄型業務。特別是對壽險業務,應當堅持“短期變長期,躉繳變期繳,加大風險保障成分”的方向,逐漸使內含價值高、抵御金融危機風險能力強、業務穩定性好的長期期繳保障型壽險產品成為業務主流。
保險監管部門也應抓住這個契機,通過嚴格監管,推動行業優化結構。強化產品監管,提高產品的準入門檻,排除期限過短、沒有保障成分的產品,促使保險公司銷售期限長一些的保障型產品,引導保險產品的發展方向。強化償付能力監管,增強資本約束,促使保險公司控制規模、注重業務內含價值,進而促使公司注重長期、期繳、保障性強的產品,提升業務盈利能力。(陳文輝 中國保監會主席助理)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