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經(jīng)濟新聞 |
新聞提示:春節(jié)前,工商銀行宣布取消信用卡的全額罰息條款。長期以來,信用卡行業(yè)的慣例是,持卡人如果在免息還款期內(nèi)不能全額還款,即便只有1分錢沒還,銀行也會按當期賬單的全額計息。北京曾發(fā)生的案例是,某持卡人當月刷卡消費近4萬元,因疏忽少還了0.24元,結果下個月須為此支付800多元的利息。
信用卡“全額罰息”,一直被持卡人視為“霸王條款”。按照中國人的一般思維,計算利息只應該針對實際欠款金額計算,已經(jīng)歸還的款項不應該計息。此前,銀行人士對此的答復是“國際慣例”。
信用卡對中國來說是“舶來品”,很多規(guī)則都是直接照搬國外現(xiàn)成的條例。但是,國際慣例不是萬能的,在中國很可能“水土不服”。在信用卡產(chǎn)業(yè)發(fā)達的西方國家,持卡人對“游戲規(guī)則”較為熟悉,“全額罰息”客觀上有助于督促持卡人按時足額還款。在消費者充分知情的情況下,即使出現(xiàn)“全額罰息”,也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然而,中國的信用卡產(chǎn)業(yè)剛起步,仍處于培育期,持卡人對信用卡的認識普遍處于較淺的層次,對于“全額罰息”自然難以接受。
對銀行而言,“全額罰息”能夠最大限度地為銀行創(chuàng)造收益,但負面作用十分明顯。例如對“少還0.24元,下月利息800多元”的案例,持卡人普遍認為是銀行不講道理。對于銀行而言,為了800多元的利息而使品牌受到極大的損害,可謂得不償失。銀行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向持卡人普及用卡知識并加強信用教育。
值得欣慰的是,諸如“全額罰息”等國際慣例正逐步被人性化服務所取代。多年前,按照國際慣例,國內(nèi)信用卡普遍實行憑簽名刷卡消費,不需輸入密碼,這一慣例放大了盜刷的危險。在國內(nèi),盜刷后的責任認定十分繁瑣和困難。如今,多數(shù)銀行均提供密碼驗證服務,不再單純依靠簽名。此外,如“新辦信用卡未激活也需收年費”的國際慣例,如今部分銀行也已有所松動。(李若愚)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