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網上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網民有87.9%非常關注網絡監督,當遇到社會不良現象時,93.3%的網民選擇網絡曝光。網絡監督已經成為暢達民意、維護權益、鞭撻腐敗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但也有40.8%的網友認為網絡監督不具備合法性,只是一種網絡暴力——
我們可以讀取網絡圖文,我們可以聆聽網絡聲音,但我們無法感知網絡的模樣。正是這虛擬的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比巨大的現實影響。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網絡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也造就了中國龐大的網絡群體。網民是天空的星星,遙不可及;網民是現實的個體,就在你的身邊。
1月初,本版與人民網聯合進行網上調查,參與調查的網民有87.9%非常關注網絡監督,當遇到社會不良現象時,93.3%的網民選擇網絡曝光。網絡監督已經成為暢達民意、維護權益、鞭撻腐敗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
2008年,中國大事頻發,波瀾迭起。網絡監督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引人注目,奪人眼球,迸發出耀眼光芒和勃勃生機。
在維權與反腐中凸現蓬勃生命力
周久耕、董鋒、林嘉祥……這些原本不為人知的姓名,因網友的“青睞”而“名揚天下”。
2008年初,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區委書記董鋒之妻找到中國礦業大學副教授王培榮,提供了關于董鋒的經濟、作風問題的部分證據。5月11日,王培榮將舉報材料快遞給紀檢部門,近兩個月沒有得到回復。7月6日,王培榮在網絡論壇發帖,揭發“全國最荒淫無恥的區委書記”。一網站站長看到舉報材料,遂編發一篇文章《江蘇徐州:區委書記演繹荒唐“一夫二妻制”》,許多網站紛紛轉發。徐州市委獲悉網上舉報后,決定對董鋒采取措施。7月11日,董鋒遭免職,7月17日被“雙規”,8月29日被逮捕。
2008年11月,一名網友發帖,稱在上海地鐵二號線撿到一個環保購物袋,里面裝著江西新余市、浙江溫州市有關部門出國考察的詳細票據。帖主拍下后,將出國人員的姓名、職務、護照號、行程、旅行社報價等在網上曝光。這些資料顯示,“新余人力資源考察團”11人13天花費35萬元,“溫州培訓團”23人21天花費65萬元。11月底12月初,新余、溫州兩市分別對有關人員給予免職、警告等處分。
2008年12月,南京市江寧區房產管理局長周久耕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明年江寧區的樓市很樂觀,房地產開發商低于成本售樓要被查。此言在網上激起軒然大波。報道見報當天,一位網友在凱迪社區發帖,隨后許多網民進行“人肉搜索”,有網友揭露周久耕在一次會上抽的是160元一盒的“南京九五至尊”,之后又有網友通過以往的新聞圖片,查出周久耕戴的是價值10萬元的世界名表“江詩丹頓”。12月28日,江寧區委研究決定免去周久耕的房管局長職務。
“周久耕事件”仿佛為2008年的網絡監督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如今,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現代通信、網絡技術,開辟信訪舉報新渠道。中紀委、監察部和省級紀檢監察機關相繼開通舉報網站。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國家預防腐敗局高度重視網友提供的線索,每天安排專人進行匯總和歸納,對網友提供的線索經查證屬實的將及時處理。國家預防腐敗局網站開通一年多來,網友互動欄目點擊率已經超過460萬次,留言近15000條。
近年來,人民網的輿論監督欄目形成體系,設有“有話網上說”、“人民時評”、“人民熱線”等欄目,成為網友與各級黨政部門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同時也是對各級黨委、政府的有力監督。
紅網《百姓呼聲》欄目主編肖雄表示,網絡監督實踐讓他們嘗到了甜頭。該欄目自2001年5月創辦以來,發出《調查函》3200多件,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7萬多次,監督解決投訴問題2.5萬多次,回復辦理率超過85%。2007、2008連續兩年,欄目闖過“3個1000”,即省市縣各級領導批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回函回復處理情況、律師回復網友提問均超過1000個。2008年,《百姓呼聲》欄目榮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閔大洪告訴記者,網絡監督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主要歸功于國家對互聯網表達社情民意的重視。黨的十七大明確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加強民主監督,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胡錦濤總書記于2008年6月考察人民日報社時指出:“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其次,電腦的普及和寬帶技術的延伸使網民數量逐年上升,目前我國擁有2.98億網民,如此龐大數量人群的參與,力量自然勢不可擋。第三,網絡舉報的匿名性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舉報者,讓網友投訴無后顧之憂。
正視網絡那雙“警惕的眼睛”
近年來,網友在網上的猛烈攻勢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網絡監督成為架設在黨委、政府和群眾之間的橋梁。
2008年8月,甘肅省委書記陸浩通過甘肅省委辦公廳與人民網取得聯系,就網友留言中的熱點問題連續3次回復,于是,蘭州市教育亂收費、建材市場價格混亂等問題,成為當地政府的主抓要務。湖南、福建、陜西、天津等地書記、省長,相繼通過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回應網友留言。白銀、衡陽、許昌、寶雞等地多位地市級官員建立留言定期回復機制。截至目前,有近600個網友留言所提出的問題得到當地政府的正式回復和落實。
如今,地方政府和紀檢、監察機關越來越意識到網絡的重要性,注重從網上聽取民意、匯聚民智。他們意識到,地方政府只有積極應對,對網絡監督快速介入、甄別真偽、及時公開、引導民意、化解民憤,才能掌握主動權,控制事態發展。
長沙市市長張劍飛經常上網,有時還談心式地回答網友的提問。他表示,有了網絡的監督,到處都有“警惕的眼睛”,政府工作人員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領導干部要有心理承受能力,誠心誠意接受網友監督,表揚的當作鼓勵,批評的當作鞭策,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工作。2008年市政府試行了市民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長辦公會議制度,下一步,市政府將選擇部分常務會議議題在網上直播,讓網友在網上同步參與,對市政府的決策進行直接監督,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決策水平。
一把有利有弊的雙刃劍
網絡監督是科技發展與民主政治有機融合的結果,為改革開放的深化和人民權益的實現提供了一個廣泛的平臺,一個個網絡監督事件顯示出民間網絡反腐的力量。與此同時,人們清楚地看到,一方面,網上不乏低俗之風,不少文章打著監督的旗號,進行誹謗謾罵和人身攻擊;另一方面,有些基層黨政部門消極對待網絡監督,對其置若罔聞、反應滯后,有些則被網絡輿論牽制而喪失主動權,嚴重損害政府的公信力。
中共中央黨校黨的建設教研部主任王長江認為,網絡的主體是思想活躍卻不無偏激的年輕人,連隨機調查、抽樣調查的客觀性都沒有,如果這樣的聲音不能得到正確引導,可能會誤導整個社會。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對待網絡監督,不能簡單地把網絡監督等同于人民監督,將網上的聲音等同于民眾的聲音。張劍飛也覺得,網絡監督是一把雙刃劍,在網上發言的群體不是廣大群眾的平均抽樣,決策時要考慮到沉默的大多數,政府部門要廣泛地聽,選擇地用。
確實,互聯網上存在很多良莠不全的信息,在難辨真假的情況下,那些帶有強烈情緒性和煽動性的言論很容易干擾普通民眾的判斷。當然,網絡媒體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匿名性在給網友言論自由的同時,讓網絡成了謠言的發源地;聲勢浩大的“人肉搜索”在瘋狂“尋寶”的同時,導致鋪天蓋地的輿論暴力。
目前,我國關于網絡管理、網絡監督的相關法規尚不健全,比如說知情權與隱私權、政務公開與黨政機密、社會監督與造謠誹謗、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等,沒有明確的法規對其界定。相關法制建設的步伐遠遠跟不上互聯網的發展速度,網絡監督不能在法制化軌道上運行,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專家指出,各級黨政、立法部門以及反腐機構要共同努力,握住網絡監督這把“雙刃劍”的“劍柄”,既充分發揮其潛能,又不至于讓它偏離正確的方向。一方面,應繼續發揮其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對這條渠道加以規范,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網絡監督的進一步突破。
在政府與媒體良性互動上下功夫
其實,網絡監督存在一些問題并不讓人覺得詫異,關鍵是如何對其進行規范,以使其揚長避短。湖南省株洲市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8年8月13日,株洲市紀委、市監察局出臺《關于建立網絡反腐倡廉工作機制的暫行辦法》,成為全國首個網絡反腐文件。之后的一個月內,《關于貫徹落實〈關于建立網絡反腐倡廉工作機制的暫行辦法〉的實施意見》、《網絡反腐倡廉工作平臺操作規程》等文件相繼制定,為網絡監督與紀檢監察制度對接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株洲模式”令人眼前一亮。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市紀委、市監察局依托紅網株洲站建立《株洲廉政》網頁,在網頁上設立舉報信箱;以單位實名參與紅網論壇株洲版互動,開辟“反腐倡廉網絡信息中心”,設立“紀檢監察信訪”實名ID,授予獨立處理本中心所有文帖的權力。紀檢監察機關在3日內向網絡信訪人作出受理反饋。為推動網絡反腐工作進一步深化,市紀委要求所屬各縣市區紀委、監察局都在紅網實名注冊,安排專人受理和處理網絡信訪件,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和格局。
據株洲市紀委秘書長曹新耀介紹,2008年7月試運行一個月、8月正式出臺辦法,到去年底,共受理網絡舉報207件,查實辦結100余件,在網上發布查實結果50余件,其中有不少重大案件,可以說初見成效。
王長江認為,硬性壓制網絡監督不可能,放任自流也不可取,重要的是執政黨、政府在與媒體建立良性互動上想些辦法。近期,最重要的是各級黨政機關要轉變“我控制、你服從”的觀念,把握網絡媒體的發展規律,主動應對遠比“馬后炮”強;從中期來看,要利用網絡的優勢建立執政黨、政府與民眾的溝通機制,為民眾的訴求、信息充分流動提供足夠的空間,確保社會穩定;遠期來說,應構建一套完整的監督執政黨的體系,網絡與其它手段一起形成合力,對權力進行全方位監督,讓權力運行法制化,對權力的監督也要法制化。
人民網總裁何加正說,人民網一直堅持權威性、大眾化、公信力的定位,積極探索權威與大眾結合點的突破,通過人民熱線、網上有話說等欄目架起了權威部門與廣大網民之間的橋梁,努力做到早說話、敢說話、會說話,主動設置議題、引導網友良性互動,在分析事實、辨別是非中體現正確導向,形成社會共識,變“上訪”為“上網”,也見證著中國民眾的網絡表達日漸成為民主建設新通道。
紅網總編輯舒斌說,《百姓呼聲》欄目的成功,靠的是大膽創新網絡監督形態:在全國率先實行投訴的后臺實名制,確保真實性;將網上監督與內參專報相結合,拓寬監督領域;整合外部黨政資源,向被投訴者的主管單位發函,將回函在“呼聲回音”中刊出……這樣一來,廣大網友滿意了,政府形象樹立了,網站聲譽提高了,形成一種政網互動、政民互動的良好氛圍。 (記者 程少華 傅丁根)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