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關注世界五大經濟“引擎”的握手。
10月23日,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四國能源部長會集北京,與中國發改委官員共議能源合作,話題將直指國際石油定價權。
與OPEC爭奪話語權
據發改委參與此次會議的相關人士透露,會議中五國將討論包括能源合作在內的穩定國際油價的各種途徑,將就穩定油價發布五國聯合宣言,簽署雙邊或多邊合作開發協議、“團購”原油的協議,并就與OPEC爭奪話語權展開討論。
中國社科院能源專家管清友分析,五國會議將可能達成兩方面的協議:一是油價波動風險應對機制,包括達成雙邊或多邊的議價采購協議。之前已經有過中、日、韓聯盟,此次可能成立一個議價聯盟;二是可能會達成一個運輸方案。我國石油進口運輸方式大多是遠距離、大運量,每年進口的石油約80%經過馬六甲海峽,其他亞洲國家也是如此。而全球主要的海陸石油運輸航線都被美國掌握,如果五方就石油運輸達成默契,將保護我國的石油運輸線。不過這會涉及到極其復雜的國際經濟、政治、外交和軍事問題,不會一蹴而就。
“五大國合作的意義不可低估。”上海社科院外國投資研究中心主任李小鋼告訴記者,五大消費國從競爭走向合作,對改變國際原油定價格局意義重大。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更是提出,如果進一步聯合起來與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 OPEC)進行對話,對穩定國際原油市場有很大好處。
據悉,目前國際市場的油價主要包括OPEC官方價格、現貨市場價格、期貨市場價格、易貨貿易價格、凈回值價格和價格指數等。OPEC官方價格和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石油期貨價格是公認的價格標準。OPEC的原油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它在全球原油市場上擁有無人可及的影響力。
從1992年起,“亞洲溢價”默許了OPEC成員國向亞洲石油消費國收取每桶價格高出歐美1至1.5美元的“手續費”,這種“溢價”正向全球石油領域蔓延。而目前出于抑制油價繼續下滑的考慮,OPEC各成員國石油部長們已經就日減產100萬桶達成一致意見。這將是兩年來首次減產。
眼見OPEC齊齊捍衛高油價,五大消費國也開始策劃反擊。一位參與此次五國會議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國家一直希望聯合更多的國家向產油國們“討價還價”,或者用“團購”的方式獲得更廉價的石油。
OPIC:石油消費大國的共同利益
上述五國在石油需求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公開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消費量為37.7億噸,而上述五國的消費總量已占到45.5%。其中,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美國的石油消費量高達5億噸,第二大消費國中國年消費量也接近3億噸,國際油價的高低直接制約著五國的經濟發展速度。
人們很容易發現,凡是中國石油商留下足跡的地方,諸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蘇丹、伊朗、緬甸……都能看到其他國家石油進口商的身影。
對此能源觀察家們普遍認為,在爭奪石油資源和控制石油市場的博弈中,合則兩利,斗則雙傷,這是對五國能源關系的最好注解。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中國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王震認為,由于在能源戰略上五個國家相互都有競爭,五國能坐在一起就是一個好現象。
上個月,美國能源部助理部長卡倫·哈伯特來華釋放出友好“空氣”,他說:“美中兩國應該攜手合作,并以提高能源效率和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作為兩國的合作重點。”目前,美國石油商已經在與中國石油商合作開發中國的一些油田。截至去年底,美國石油商在中國境內正在執行的油氣勘探開發合作項目有20個,已累計投資約50億美元。
中日、中印在能源領域的角力,一度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但近期也都加強了合作。日本產經省日前表示,在“能源消費國大會”上,日本愿意與中國通力合作。不久前,中印海外聯手找油得手,中石化集團和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以8億美元聯合“斬獲”哥倫比亞一石油公司50%股權。這是兩國決定在全球石油資源合作以來最大的交易。
中國社科院管清友介紹說,其實建立一個對應于OPEC的石油進口國組織(OPIC),早就被提出過。OPEC產銷全球40%的用油,因而擁有定價權。如果僅僅把目前全世界前十位的石油進口國和地區組織起來,其石油進口總量就與OPEC的產量相當。如果再能建立OPIC與OPEC的利潤分成機制,并吸取OPEC內部協調上失敗的教訓,增加OPIC的內部協調和對外談判能力,那么石油需求國家將改變目前這種價格的被動接受者的地位。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分析:“一旦五國形成凝聚力,油價應該會進一步回落,因為這將釋放出很重要的信號。”董秀成預計油價很有可能將推低到55~60美元水平。而55美元很可能成為OPEC的價格底線。
國家經濟信息中心的能源專家牛犁稱,待油價進一步下降之后,與國際相比,國內的成品油的確還有一些差距。不過,他稱:“國內、國際價格已經大體接近。”一旦油價達到55美元,中國煉油業可扭虧。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