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5日電 目前,中國的國民儲蓄率高達50%以上,許多人包括國內經濟學者,都在提出提高消費、降低儲蓄的對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秘書長樊綱在今日出版的市場報上撰文指出,中國居民的消費水平低是因為可支配收入低。而社保體制不健全,資本市場效率低,都是導致儲蓄率過高的原因。
樊綱表示,過去幾年GDP中消費比例過低、投資比例過高,不是因為消費增長下降了,而是由于投資增長過快,使投資在GDP中的比例擴大,把消費的比重擠小了。
對于把中國的消費水平低的原因歸到中國農民消費水平太低上的說法,樊綱指出,農民消費水平低不是因為農民有錢不消費,而是因為農民沒錢。中國農民是中國消費傾向最高、儲蓄率最低的群體。中國農民把所有的收入都拿來消費了,孩子上學、尋醫看病還沒有著落。因此中國短期內的消費增長很難指望靠刺激農民消費來實現。
而對于社保體制不健全,資本市場效率低,樊綱認為,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在任何國家都需要幾十年時間,不可能在近期內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提高消費。
此外,樊綱指出,收入差距較大而且還在繼續擴大。目前在所有就業人員中,相當一部分是低收入階層,要么是打工仔、藍領,年收入平均僅萬元左右;要么是還在農村的農民,每年僅3000元。他們的消費傾向很高,儲蓄率很低,但在整個經濟中,他們收入所占的比重相對較低,每年新增GDP只有40%左右歸這些低收入階層所有,而且不是由于工資率提高,而是主要通過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的。剩下60%的新增GDP被高收入群體所獲,而這個群體消費傾向很低,平均下來,整體消費傾向很難提高。就是說,現在恐怕還不能進入國民消費傾向大幅提高的階段,而要在今后幾十年通過經濟的持續增長方能解決。
據此,樊綱認為,總計約60%的投資,是可持續的,是短期需要也是長期需要的。中國甚至應該特別鼓勵高收入階層多消費一點,但總體而言,這種政策效果是有限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所以,保持總需求各部分的穩定增長,不能只強調消費增長,出口、投資都要平衡穩定地增長。這樣一個比較平衡的政策符合現階段中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