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股民是否會再次成為此輪盤整中的被套者,成為整肅市場秩序的犧牲品?
從上周三開始的股市大盤急跌,套牢了一些對政策不敏感的機構投資者,以及許多在營業部翹首仰望大屏幕的中小散戶。事實上,媒體已經報道了大股東與機構投資者獲利了結的消息。
此時重提羊群效應恰如其分,令人疑惑的是,一年前還在發誓遠離股市的股民們卻再次以瘋狂的熱情殺進股市,新開戶以每天9萬的驚人數字增長。自從有股市起,股市的羊群效應(眾羊只管跟著頭羊走)就已存在。
其實,股指走低是有先兆的,相關部門陸陸續續發出一個又一個含糊的警告,自查行動已經在金融內部與證券公司內部悄悄開始。但這些信號對不掌握分析技術的中小股民而言是不明確的,他們仍然沉浸在股改帶來制度性溢價的理論,以及工行與中人壽的股價瘋狂之舞的現實中不能自拔。
市場發瘋的原因是投資者發瘋,散戶發瘋的前提是大機構發瘋,羊群總是跟著領頭羊行動,而領頭羊是一直被宣稱為最理性、最具有分析能力的一群人。但是,在股市中,領頭羊對散戶不存在應盡的責任,甚至有時還得讓散戶成為高位接盤者,才能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股改制度性溢價的收獲之一,就是做大做好機構投資者,而讓散戶自慚形穢,自動退卻。
但現實好像相反。在許多人成為基民的同時,也有散戶在憑感覺緊跟市場舞蹈的步伐,被漫天的傳言牽著鼻子走。這當然不是為了追求心跳,而是牽涉到一個更大的問題,即居民儲蓄向何處去。
我國目前有16萬億元人民幣的居民儲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52%,而去年12月的通脹率為2.8%,這就使得存款成為一個收益下降的不劃算買賣。并且,由于加息牽涉到進出口、經濟結構的變化,以加息來改變銀行存款水浸情況從目前來看并不現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為了保值,居民存款也會尋找儲蓄之外的突圍之道。
應該指出,人民幣存款絕對數額雖高,但在存款總體比率中并不高,以往之所以并未出現理財產品與資本市場的熱潮,原因是外在的:我國股市在2006年以前處于大熊盤整期;房價過高導致一般中產階層難以入市,并且在幾年中連續遭遇政策的泡沫擠壓,隱含的風險越來越大;理財產品不豐富,外匯理財尚未發軔——對于投資者而言,他們急于尋找一個突破口,不管這個突破口是商業保險,地產,還是股市。
很自然,在新一輪牛市形成之后,我們看到了扼制不住的投資熱情,這不僅從證券市場如中登公司、證交所方面提供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從金融機構方面提供的數據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如居民儲蓄同比增速從2006年1月達到高點后持續下降,10月甚至出現了絕對額較上月減少75.5億元的情況。
據央行公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家庭資產結構已發生巨大變化,居民儲蓄意愿回落,基金投資越來越受到居民的青睞,選擇購買基金的人數比例躍升至歷史最高。從上季度的6.7%猛升至10%,上升了3.3個百分點。基金正在成為居民家庭擁有的僅次于儲蓄的第二大金融資產。不僅如此,從銀監會最近對金融機構入市貸款資金的清理也可以看出,機構與個人正在通過抵押貸款等手段獲取資金入市。
最近的一系列資金清理政策——國資委禁止央企炒作股市,銀監會清理違規入市貸款,證監會清理大額賬戶——可以證明,決策層認為中國股市已經出現了泡沫,風險正向實業領域與金融系統轉移。但這不是股民的錯。那些在營業部緊盯屏幕的普通股民既無意識也無能力將風險轉嫁到金融機構,不過他們可能要承擔過錯的結果,股指齊刷刷急跌意味著一些大股東和部分機構已聞風而退,而那些資金退潮后被晾在沙灘上曬干的魚,是那些倒霉的或者是堅持唱多的機構和后知后覺的普通散戶。資金充裕和新股高價發行的事實,證明市場人氣仍在,一旦大筆資金后撤,散戶失去領頭羊,到那時我們可能再聞到熊市的氣息。
高估股市的增值作用往往會讓投資者感到痛苦,說到底,股市的本意并不是讓所有的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狂歡,而是讓踩準節拍的人歡飲。但股市應該對投資者友好,我國的銀行與股市目前都沒有做到這一點,這讓居民手中的儲蓄找不到安身立命之地,只能四處游蕩。(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