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1909年,佛洛伊德把他定為精神分析運動的法定繼承人。相比因為研究“性”而大名鼎鼎的佛洛伊德,榮格在大多數中國人眼里肯定只是個“非著名”級別的“名人”,不過他有一句名言卻家喻戶曉,那就是“性格決定命運”。為什么國人對他的眾多研究成果沒有什么興趣,卻對這樣一句看似武斷的結論情有獨鐘呢?或許這句話格外符合中國國情,尤其是若將這句話中的“命運”換成“財運”,就更讓人覺得接近真理了。
每逢年末,各行各業都會忍不住弄出各種各樣的排行榜,其中財富排行榜格外引人關注。排行榜中的富豪們就像猴子,站在地上時看不出有什么不順眼的地方,一旦被趕上了樹,紅屁股便格外刺眼。年復一年,說不清有多少富豪成名之日就成了倒霉之時,隨便被調查一下,離監獄大門就不遠了。唐萬新倒下了,周正毅倒下了,顧雛軍也倒下了,那些非著名的富翁就不計其數了。于是關于民營企業家原罪的問題也就成為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一晃幾年討論下來,依舊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不過這種討論反映出社會的進步,放在以前“赦”與“不赦”,官方一個文件就統一思想了,何須布衣們咸吃蘿卜淡操心。
據第四次全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數據顯示,77.4%的私營企業主來源于工人、農民供銷員、軍人、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17.4%從個體工商戶脫胎而來。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民企富翁們大多數是草根出身,他們在事業起步之初各種“資源”想必是十分匱乏的。中國十幾億草根階層,在如此擁擠不堪的致富道路上他們能在短短一、二十年里脫穎而出,可想而知,闖紅燈是免不了的。從向銀行貸款取得原始起動資金,到投標找項目,到躲避偏高的稅費……熟悉國情的人都可以推斷出來,一個循規蹈矩的草根創業者,他要想在權力對財富的產生起決定性作用的社會環境下獲得成功,概率必然很小。
有人將與“權貴”型民企相對應的某些草根民企稱為“地痞型”民企。這些“地痞型”民企是在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選擇在制度之外“抄近路”闖出了一條路,正是由于他們具有這種痞氣,才沒有因為先天資源不足而被淘汰,畸形地發展壯大起來。
中國歷史上每次社會轉型期都會出現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和大多數老百姓和中間階層人士不一樣,他們具有“痞氣”,敢于犯規甚至犯罪去突破體制束縛謀取自己的個人利益。對于他們的成功,社會往往處于兩難之中。從內心講,大家都能接受的成功者最好具有高尚的人格,起碼遵紀守法。可是在中國社會中,中庸思想始終是國民難以徹底拋棄的習慣思維模式。要攪動一池死水,在開始階段,這些具有“痞氣”的變革參與者往往起到了有生力量的作用,是天然活性因子。客觀上,他們的參與促進了變革的發展推進。
等到大多數人的思想已經轉變過來,適應了新形勢,變革也就走上了正軌。這些人身上的“痞氣”不再是積極因素,而是破壞秩序的毒素,怎樣處理就此成了難題。“行大事不拘小節”是國人普遍認可的處事態度,那么看在客觀上他們曾經有過積極貢獻,所謂原罪一筆購銷當然是可以的。不過同樣從大局觀出發,犧牲小部分人的利益,追究其可以理解不可原諒的原罪同樣是符合國人思維方式的,因為懲治他們可以震懾以后試圖“胡來”的人。
性格決定命運。就個人的角度看,此話無可厚非。但在一個社會里,具有敢于突破法律、制度約束的“勇敢”性格才能獲得好的命運,實在是不太正常的。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其中有一個劇情:秦始皇出征時,某次在營帳里思考對策睡著了。營帳外的侍衛看到了怕他著涼,就進去幫他蓋披風。秦始皇驚醒后,當即斬了這個“活泛”的侍衛。理由是他的職責是在帳外守衛,進帳蓋披風就是擅自脫崗,按律當斬……秦始皇的為人一向不為國人認同,不過他這樣做倒是頗有大局觀念。
一個社會,具有怎樣性格的人才能生出好的命運?這是對這個社會是否具有持久發展能力的檢驗。原罪的討論就歷史而言只是短期性的,成功型性格的問題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才是深遠的。(作者: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