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02月06日 10: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有著“中國煤炭大旗”之稱的伊金霍洛旗,20年前曾被外界視為“每一寸土地,都可能有煤炭”,而多年來,因煤炭開采出現的沉陷區則成為了“無用之地”。當地民眾在2020年之前,很難想到這里的采煤沉陷區會與“綠色”和“新能源”有聯系。
【同期】蘇喜明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村民
那時候,尤其是到了秋天、開春,黃風噪滿天。人出去,風沙打得眼睛都睜不開。
【解說】2020年,總投資21.4億元、占地面積約4.2萬畝的伊金霍洛旗天驕綠能50萬千瓦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光伏發電示范項目開工建設,讓“無用之地”發生了變化。
【同期】薛峰內蒙古圣圓能源集團新能源公司總經理
我們充分地利用這不可利用的土地,在上面搭建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為我們持續的能源保供,做一些新的貢獻。
【解說】2021年,該項目建設完成,并于當年實現了并網發電,年發綠電預計可達9億度,節約標煤34.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4.1萬噸,截止目前,已累計發電約22億度。
【同期】薛峰內蒙古圣圓能源集團新能源公司總經理
光伏板搭完以后,我們在光伏板下面種的是苜蓿和蛋白桑,遠處看到有一些生態區,我們又種了一些經濟果林,還有一些松樹。
我們的項目實施之前,植被的覆蓋率也就是將近19%,我們這個項目實施完以后,到目前為止已經達到了64%以上。
記得是一個非洲的朋友,他說“這是你們的采煤沉陷區嗎?”我說“是啊,這下面還是煤礦,還在開采中。”他說“不可能吧,這么好的綠色的基地,下面是煤礦?”
他們沒有想到,我們能有這么大力度建設新能源項目,包括我們生態修復這塊做得這么好。
【同期】蘇喜明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村民
空氣肯定好了,像今天這么冷的天,風沙幾乎是沒有。過去這么大的風沙,根本站不在這里,沙子打在臉上,臉疼得站都站不住。
【解說】在煤炭沉陷區光伏板的庇護下,不僅牧草翠綠如茵,也為后期養殖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2025年當地計劃建設牧草基地和萬頭肉牛養殖基地,形成板上綠色發電、板下種植養殖良性發展模式,保障生態治理帶動采煤沉陷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當地還采取了政府主導、企業實施、村集體入股、農牧民參與的發展模式,鼓勵村民、村集體以入股等方式,與光伏項目區建立利益聯結,構建起“建一片光伏、留一片綠色、富一方群眾”的良性循環新格局。
【同期】薛峰內蒙古圣圓能源集團新能源公司總經理
我們這個項目在實施過程當中,村民可以參與我們的建設期建設工作,包括我們初期的土地平整、后期的光伏板搭建,后期還有道路的維護、光伏板的清洗,后續我們還有一個養牛項目,(是)和村集體的合作項目。從草變成肉,經濟效益會逐年提高。
【同期】蘇喜明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村民
給我們這么大的投資,我們一天能掙到幾百塊錢。有時候我們來了小包一點工,也能掙錢。基本上農民家家戶戶都得到了很好的收入水平。
【解說】3年時間,伊金霍洛旗通過光伏板項目,讓“地下不可再生的黑色資源”變為“地上可再生的綠色資源”,讓“采煤沉陷區”變為“秀麗風景區”,“廢棄礦山”變為“綠水青山”,成為共同富裕的“金山銀山”,真正實現一、二、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
【同期】蘇喜明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村民
國家提出來口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那么“綠水青山”到底是什么,能發展到多大程度,我們不了解這個。通過企業給我們這么一綠化,我們現實當中就感覺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
現在出來我們很高興、也很大方、也很自信,我們現在還想很好地宣傳我們這地方的發展前景。
(崔博群 李愛平 內蒙古鄂爾多斯報道)
責任編輯:【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