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平安召開董事會會議通過了規模龐大的再融資計劃,擬公開增發不超過12億股A股,發行不超過412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 中新社發 吳芒子 攝
|
回歸A股尚不足一年,中國平安再次向市場拋出了千億規模的再融資計劃,將其大舉擴張、投資收購的“野心”袒露無遺。
然而,中國平安A股的再融資計劃甫一公布,市場即以“恐慌”回應。昨日,中國平安復牌后跌停,報收于88.39元/股,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兩大保險股同時出現一路下跌走勢,連續創出新低。
刷新A股市場融資紀錄
根據昨日中國平安披露,擬公開增發12億股A股,并發行412億元分離可轉換債。如果不出意外,平安再融資額將達到1612 億元,再次刷新國內A 股市場的融資紀錄。此次平安A股再融資采用公開增發股票和分離交易可轉債兩種方式“雙管齊下”,并考慮給老股東優先認購權的模式,在國內融資市場上并不多見。
安信證券保險業研究員楊建海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考慮到市場接受程度,中國平安此次加上了一部分債券融資,而為了降低債券融資成本以及未來的再次融資,采用了可轉債的形式。同時,可轉債模式也是為了給市場以信心,因為如果股價未來表現不好的話,公司就沒有辦法利用認股證進行再次融資。
根據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配售股份總數不能超過此前股本總額的15%;可轉債發行后,累計債券余額不得超過發行前一年末凈資產額的40%。”
平安相關人士昨日給本報的答復也表明,“這個規模是按照債券融資的最大比例進行的一次融資。”
如果方案最終獲得通過,中國平安的凈資產將超過中國人壽,成為國內資本實力最強的保險集團,同時其資本金規模也將進入國際保險業前10強。事實上,平安再融資規模堪比此前創下全球最大IPO的工商銀行“A+H”融資額,工行在超額配售權行使前兩地集資額為191億美元。
對如此“巨量”的融資計劃,平安的解釋卻有點“模糊不清”:“本次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補充資本金、營運資金以及有關監管部門批準的投資項目。”
資金投向成關注焦點
平安巨額融資的投向也成了昨日市場上討論的主要焦點。平安在去年A股上市籌資382億元已經使償付能力達到了400%以上,遠遠超過了保險監管部門規定的100%警戒線。平安本身在公告及新聞稿措辭上的傾向性也讓外界認為將有一場大收購到來,而并非僅僅為了補充資本金那么簡單。
在被問及這筆資金的具體投向時,平安相關人士昨日向本報表示,“將以開放的心態把握境內外市場可能出現的投資機會,有針對性地部署資本,推動戰略目標的實現。”而據市場人士推測,平安募集資金用途包括海內外投資、二元戰略和銀行擴張三個方面。
近期市場上關于平安收購的傳聞很多,其中包括收購英國保誠、華夏銀行等。據記者采訪了解,平安集團近期正大肆“招兵買馬”,不少銀行業優秀人才(其中包括銀行高層)或將轉投平安門下。
據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12月以18.1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199億元)成功收購富通集團后,中國平安高層曾不止一次表達過在海外收購上再下一城的“野心”。而對于中國平安來說,美國次貸危機給國際金融集團造成的重創,或許又是一次逢低買入的良機。
分析人士認為,平安再融資的投向有可能是控股一家有全球性網絡的保險集團。“面對國內市場的高估值和國際市場的低估值這一歷史性機會,平安有可能會利用這次機遇,加快其邁向國際一流金融集團的步伐;另一個可能的選擇是,在國內進行銀行收購,但目前可供收購的標的已經非常少,而且如果是優質銀行資產老股東更愿意去上市而不是賣給平安。”因此,楊建海認為,平安收購境外機構的可能性最大。
比較一下平安的募集資金與國際巨頭的市值會發現,“如果是全資控股,平安可以收購3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如果是相對控股,可以最多收購6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現在市值最高的海外壽險集團ING只有760億美元,平安可以收購的標的范圍很大。”楊建海認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理論上講,從高估值市場融資收購低估值市場股份是對股東有利的行為,因為融資成本低于投資回報。受次貸風波的影響,歐美市場估值下降趨勢明顯,比照亞洲市場已有明顯的投資優勢。但風險在于平安對被收購對象風險的掌控程度。(記者 黃蕾)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