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二月二十六日電 題:地緣優勢變經濟競爭優勢 廣西激活東亞區域經濟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沿邊沿海的廣西,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顯現出它的地緣優勢,活躍的對越邊境貿易與被列入中國沿海十四個開放城市的北海,將廣西的地緣優勢進行了充分的展示。現在這個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輪發展大潮中因歷史原因而發展相對滯后的省份,可謂風云際會,它的潛在優勢正在加速轉變成經濟競爭優勢。
上個月末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劉奇葆向外界宣示, “廣西獨特的區位優勢正在得到進一步的創造和發揮,廣西在國際國內區域合作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出來。”他認為廣西最大的優勢在于區位優勢。
劉奇葆并不困囿于中國版圖西南一隅的發展謀略,他緊扣國家戰略,把廣西擺在了更加廣闊的舞臺之上,提出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戰略構想。
把南寧、河內、胡志明市、金邊、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等九個重要城市連成的這“一軸”,發端在廣西南寧;“兩翼”中東邊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廣西是核心位置;而西邊已形成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廣西的南寧和桂林亦是其中的門戶城市。“一軸兩翼”的戰略合作構想,使廣西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該戰略構想一旦實施,將全面激活東亞區域經濟,使中國和東盟的區域經濟合作,由單一的陸上合作,推向海上的全面合作,形成兩翼齊飛的格局。
在中國與東盟“十加一”自由貿易協定的棋盤上,廣西同時占有了東盟經濟圈、泛珠三角經濟圈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地緣優勢,得盡天時地利,是中國與東盟的最佳海上通道和陸上通道。在中國與東盟、泛珠三角等國際國內區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這種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在融進“一軸兩翼”合作構想之后,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廣西找到了一條將地緣優勢轉化成經濟競爭優勢的途徑。
廣西把自己放在國際舞臺上謀劃發展空間的同時,更加積極地參與泛珠三角、長三角、大西南協作等國內區域經濟合作。廣西的目的顯然是準備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以加速壯大自身經濟,成為區域內最活躍的經濟體,進而推動區域內的經濟合作。
廣西為自己構造了梯度完整且思路清晰的區域內外合作計劃,也正在將戰略概念向操作實踐過渡。去年三月二十二日,北部灣(廣西)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在南寧成立。成立近一年來,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已成為全國關注和東盟關心的熱點地區。中國石油千萬噸煉油廠等數個國內外大型企業在經濟區內開工建設。本月十四日,廣西北部灣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及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同時誕生。
劉奇葆表示,這兩大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廣西在積極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加快推進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全面開放開發進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同時也意味著廣西沿海港口結束了“諸侯割據”的時代,開始邁向一體化,大力建設面向東盟的億噸級現代化大型組合港和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
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對于廣西提出“一軸兩翼”合作構想高度贊賞。他對北部灣(廣西)經濟區進行深入考察后認為,廣西的優勢不單單是與東盟各國的優勢互補,與中國沿海各省也有優勢互補的條件。像浙江和沿海的其它一些省,資金比較充裕,但沒有足夠的資源消化資金,需要向外尋找出路。浙江就提出要跳出浙江求發展,新加坡也一樣。他建議廣西以土地換資金,以土地換技術,實行共同開發的模式。
“目前,沿海經濟開放布局中,從北到南的海岸線上,唯獨北部灣地區尚未開發。從珠三角、長三角、中部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及天津濱海新區等區域經濟戰略均已逐次展開,現在應該考慮全國各地區的均衡發展。”北部灣區域戰略規劃課題組主要參與者、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譚縱波認為,目前是國家啟動北部灣發展戰略的時候了。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不久前兩次倡議中國和東盟雙方積極探討開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可行性,如果把這兩次倡議看成是中國合作開發北部灣的強烈信號,那么,廣西關于泛北部灣區域合作的構想,將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外交睦鄰、安鄰、富鄰的指導思想,也將在這一構想里得到體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