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9日電 香港《明報》3月19日發表社評說,總理溫家寶在記者會上,表示會把控制物價和抑制通貨膨脹,作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另外他介紹未來5年工作重點時,開宗明義表示“抑制通貨膨脹,這不是1年的任務,而是5年的任務”。因此有理由相信,未來一段日子,中國政府會把抑制通脹放在最優先位置,實施較緊的貨幣政策。不過,美國為了挽救經濟,不顧通脹重來,實行持續而較大幅度減息;美國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目前這種背道而馳的貨幣政策,對中國如何因應形勢變化,靈活地相機行事,以免整體經濟傷筋錯骨,至關重要。
社評摘錄如下:
反映內地通脹的物價指數CPI,由去年初開始逐步攀升,到今年1月份升至7.1%,2月份升至8.7%,3月份CPI日內公布,相信仍會在高位徘徊。通脹是全球所有國家領導人的噩夢,中國對此體會尤深。
在記者會上,溫總又提到有逾億網民,“向我提問題、提建議,甚至為我分憂,多達數百萬條,在眾多問題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物價問題”,因此基于社會穩定需要,溫總在記者會上論述抑制通脹所顯示的決心,在電視機前的人都感受到了。抑制通脹,人們首先想到加息,昨日內地股市大幅下跌,不排除與此有關。事實上,昨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由3月25日起,增加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內地許多人早認為“兩會”之后,當局便會出招壓抑通脹,因此人行的舉措,人們不感意外,只是關注還會采取什么措施。
緊縮貨幣政策會影響經濟增長,因此溫總說今年經濟增長預期8%,CPI控制在4.8%,就是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不過2月份CPI高達8.7%,溫總坦承不容易達標。我們高興溫總有這樣的認知,因為如果罔顧整體經濟情況,只求CPI達標,落藥過猛,可能傷及經濟的體質。例如資本市場因為過度的緊縮政策而崩潰,在現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互為表里、相互依存的結構下,整體經濟可能因而傷筋錯骨。特別是美國不理通脹,持續大幅減息的做法,對內地經濟會有怎樣的影響,必須有正確的估計。
有分析認為,美國經濟放緩,雖然可以稍減中國經濟由偏快走向過熱的壓力,但是目前中美利率取態背馳,要關注會否抵消這方面的有利影響。首先,內地若再加息,勢必增加套利資金流入的動機,這樣反過來會給貨幣政策帶來更多壓力;另外美元加快貶值,以美元計價的產品價格都會上漲,從這個角度而言,美國經濟下滑或將促使內地物價進一步上揚。因此中國在貨幣政策方面如何拿準確,很考功夫。
中國經濟已經走入全球化,世界經濟的各種變化不可能不反映到中國經濟上來。因此,溫總表示在實行一些政策的同時,會密切關注國際經濟的走勢,根據形勢的變化,靈活、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并且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方向和力度,使經濟既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又能解決約1000萬的就業人口問題,還能有效地抑制通貨膨脹。
溫總說因為內外不可測因素太多了,因此“今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我們認為,美國次按風暴所觸發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沖擊,不會是短期的事,要一段時間才可以調整過來,在這個復元過程中,中國相機行事、趨吉避兇之余,正如溫總所說,“中國的農村市場潛力巨大,在發展過程有很大回旋優勢”,如果利用這段時間默默耕耘,堅持增加農業的投入,使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保持穩定增長,讓數以億計的農民收入保持穩定提高,另外擴大內需、加大內需在經濟結構的比重等,優化整體經濟體質,則跨過這次危機之后,全球經濟恢復動力之時,中國經濟體質已經踏上了新臺階。危與機都在眼前,現在就要看我們如何避危趨機,開創更好的明天。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