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日電 香港《文匯報》4月1日發表題為《美國救市與改革相輔相成》的社評說,在次按危機重壓下,美國財長保爾森昨天公布金融監管改革方案,建議向抵押貸款放款人發牌,及為他們設立全國性發放準則。他建議聯儲局向非銀行的金融機構進行實地檢查,以穩定市場。保爾森還表示,首要工作要解決資本市場動蕩及樓市下跌,他指出,修補美國金融監管體系,并非應對市場動蕩,而改革不應在解決當前困難之前實行。保爾森提出首要救市,然后改革,可謂對癥下藥。
社評指出,雖然美國政府當前必須解決次按危機引發的信貸危機、美元危機和股市危機,才談得上推行金融監管改革,但次按危機暴露的金融監管缺陷,又不能完全拖延到危機解決之后才著手解決。美國財政部2007年3月就已經開始醞釀這一改革,隨后不斷加深的危機刺激了這一計劃的加速出臺。應該說救市與改革相輔相成,救市和改革的效果雖然有待觀察,但美國政府終于認識到自己對金融市場的監管責任,并準備作出亡羊補牢的措施,還是值得肯定。
社評稱,華爾街精英們的“金融創新”,與此次美國次按危機生成和傳染密切相關。作為“金融創新”的高手,投資銀行首先將抵押債券分類、切割,然后同其他債券或金融衍生產品混合,形成形形色色的債務抵押債券,再經過穆迪、標準普爾等評級公司的評級推介和一系列包裝后,將這些債務抵押債券分門別類地出售。
社評認為,次按危機不僅反映了“金融創新”對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影響,而且反映了抵押貸款和信貸市場缺乏透明性及監管缺位。綜觀環球多個金融監管機構,仍未能對金融機構次按損失有完整充足的數據資料,市場掌握的信息不足,投資者擔心次按問題的嚴重性深不見底,因此金融市場不安情緒持續蔓延。保爾森提交的方案建議向抵押貸款放款人發牌,及為他們設立全國性發放準則,并建議聯儲局向非銀行的金融機構進行實地檢查,都有助于穩定市場。
社評說,由于風險承擔和轉移成為現代“金融創新”的核心內容,加大了金融危機的傳染效應。保爾森提交的改革方案,將“金融創新”納入美聯儲的風險管理和監管機制,包括對抵押貸款衍生物市場進行徹底審查,抵押貸款提供商將迎來更為嚴格的新執業要求和標準,這有利減輕“金融創新”衍生的金融危機的傳染效應。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