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一月二十六日,在美國洛杉磯帕薩迪納市街頭,很多女性顧客正在搶購減價日用品。次貸危機以來,美國經濟持續低迷,股市大跌、樓市不振、油價大漲等不利因素導致美國人的消費信心受挫,盡管布什政府剛剛出臺了退稅一千五百億美元的刺激消費計劃,但業界對美國經濟前景仍舊不樂觀。 中新社發 張煒 攝
|
中新網4月2日電 香港《大公報》4月2日發表文章說,美國經濟正開始步入收縮階段:聯儲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二月份工業生產已下降0.5%。但收縮仍在初步階段,今后如何發展尚待觀察,唯一可預知者,乃震蕩會更頻密而波幅更大。
文章摘錄如下:
美國經濟近期有加速轉弱之勢。股神巴菲特指美國已在衰退中,并形容金融機構的情況慘不忍睹,因此把之前提出的接受8000億美元市政府債券保險計劃收回,可見他對前景十分悲觀。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經濟界目前爭論的,已不再是美國會否陷入衰退,而是衰退將以何形式出現的問題,特別是會否如日本陷入長期低迷。今后事態如何演化意義重大,值得探討。
近期美國經濟數據確令人憂慮:樓市及金融部門的調整正在加快,并已開始影響到經濟的總體表現。GDP增長在去年末季,由前季的4.9%急降至0.6%,出現了硬著陸。增長乃由外需帶動:凈出口貢獻了0.9個百分點,內需卻下跌0.3個百分點,為2001年網股破泡后首次。以全年計2007年GDP增長的2.2%中,估計有0.6個百分點或二成七來自外需增長。
地產無疑是衰退的領頭羊及重災區。根據Case-Shiller全國住房價格指數,去年房價已下跌9%,且有加快之勢。房價由2000年初上升約九成至2006年中的頂峰,其后開始下調,至今共跌去逾一成,個別地區更不止此數。據穆迪估計已有17%按揭戶主或880萬戶陷入負資產狀態,如果像預計今年內樓價再跌一成,則將增至1400萬戶。斷供收樓案例自會隨之躍升,有報告指已比一年前增加了六成,全國有6%按揭業主已在拖欠供款,即使聯儲局累積減息3厘亦無用,因30年的按揭長息近日不降反升,未有跟隨下調,且利息已非引發斷供主因,樓價下調才是。有調查顯示,美國人的處理債務思維已變:過去是先賴掉耐用品、汽車債務,最后才棄房債,現在似已倒過來先賴房債。由于近年濫貸令許多按揭業主不必付首期,故只要樓價一回落,便會出現大批負資產戶,也令斷供賴債傾向更甚。此外,一月份建造開支下跌1.7%,乃四個月連續下跌,且跌幅遠大于預期。分析指這反映建造業頹勢,已由住宅擴展至商用物業及其它建設項目。
金融方面,各機構的業務收縮及大裁員持續,正直接影響GDP,但更重要的是信用緊縮對全體經濟的影響。第一是放貸的條件更苛。據聯儲局調查,一月份已有三成美國銀行收緊工商貸款條件,更有八成收緊對商用物業放貸,這些比例均比上季度大升。第二是企業發債日益困難。對沖基金及銀行等購入能力大減,投資者亦更為審慎,最近連市政府及國家支持的房貸公司債券,亦遭到拋售價值大跌。第三是利息高企。聯儲局雖然不斷減息,但企業債券孳息及按揭息率卻企穩,甚至稍有上升,反映市場已與聯儲局脫鈎,令貨幣調控效力銳降。
當樓市及金融的調整不斷深化,最令人關注者是對消費者的影響。去年四季度個人消費開支增長,由上季的2.8%降至1.9%,今年一月開支更連續兩個月出現零增長。二月份零售額下降0.6%而遠大于預期,進一步確認購買力下降。密歇根大學的消費信心指數也連月下跌,三月份已跌至70.5的16年低位。此外,消費者亦正調整開支結構,麥當勞及沃爾瑪等業務暢旺,正反映以低檔代替高檔的傾向。統計還顯示食品、能源等必需品消費仍維持良好增長,近月仍保持在3%以上,但占另一半的非必需品消費,已在去年12月開始下跌,到一月又跌1.3%。
無疑,美國人正面對日益惡劣的經濟環境,故想維持高消費水平已感吃力:(一)靠借貸消費之路已漸難行。不單以住房抵押借貸受阻,信用卡及其它消費信貸亦已收緊,利息上升。(二)收入壓力漸增。今年頭二月個人收入尚有輕微上升(如二月突升0.2%),但預計隨經濟放緩這或將轉變。尤其是最新就業數據欠佳:頭二個月非農業就業人數出現多年來首次下降:一月降萬余人,二月再降六萬余。私人部門非農就業情況更差,由去年12月起已開始下降,在二月更大減逾10萬個。受打擊最甚者為建筑及制造業,零售業務亦漸受影響,反映裁員潮開始擴散。聯儲局估計今年失業率將由去年的4.6%升至5.3%,顯示工資及薪金收入的增長基礎正轉弱。(三)價格上升,消費物價指數升幅已逾4%。食品及能源等基本用品漲價尤甚,將消耗人民的實際購買力。(四)資產泡沫爆破引發負財富效應。據聯儲局調查,近期樓市股市等的下調,已令美國家庭財富出現多年來首次下降,還出現了有統計以來,首次的按揭戶總體資不低債情況。有估計指去年末季房價下跌已蒸發房產價值一萬億美元,今季或會高達二萬億。
然而即使面對各種不利因素的疊加,美國人仍竭力維持消費水平。這表現在消費信貸仍有增長:一月份增幅更比去年12月高,而個人儲蓄率則仍處于-0.1%的負數領域,表示支出仍超過收入。但從長遠看,美國經濟增長必須改變其由高負債推動的基礎,特別是改變住戶資不抵債的債務過高狀況,而這也是必須和最根本的調整。
目前金融部門正在進行非杠桿化,其實整個經濟也要如此:財政要減赤,私人要減債。當經濟調整進一步深化,資產貶值更多,活動及就業收縮更甚,而令收入下降時,美國人將被迫改變其倚賴借貸度日的習慣開始儲蓄。但若這出現時,卻可能會引發“儲蓄震蕩”:占GDP約七成的消費急速收縮,動搖美國的全球“最后消費者”角色,將引發世界經濟的重大調整。美國經濟若要真正回復健康,便必須經此一關,但這在何時到來則尚難預料。另一方面,布什政府的各種防衰退政策,特別是上月推出的1600余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將會延緩轉變而拉長調整過程,和增加之后的震蕩及波動。
緊縮惡浪兼天涌,衰退烏云接地陰。當消費放緩加深時,將影響生產及投資,這便是下一步調整的焦點。跡象已顯示,美國經濟正開始步入收縮階段:供應管理學會(ISM)的制造業及非制造業指數今年來均已跌破50的擴張、收縮分水嶺。聯儲局的最新數據顯示,雖在一月份仍有0.1%增長,二月份工業生產下降0.5%。但收縮仍在初步階段,今后如何發展尚待觀察,唯一可預知者,乃震蕩會更頻密而波幅更大。(趙令彬)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