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據國家統計局消息,前三季度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246億元,同比增長27.0%,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 中新社發 張山石 攝
|
10月20日,據國家統計局消息,前三季度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246億元,同比增長27.0%,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 中新社發 張山石 攝
|
中新網10月21日電 中國國家統計局20日公布了前三季度重要經濟數據,指中國經濟有抵御金融危機風險的能力。港澳媒體對此十分關注,紛紛刊載評論文章,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仍具信心之外,部分媒體評論則認為,此次金融危機是中國經濟的一個機會,如果抓住了這個機會,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新金融中心。
香港《文匯報》刊載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吳曉求撰寫的評論文章稱,以美元為核心的全球貨幣體系快要走到盡頭,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全球的貨幣體系。雖然在金融危機下,我們難以幸免,但影響不是毀滅性。大危機和大機遇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要把問題看準,抓住機遇,大膽出擊,完成中國整個經濟增長、整個金融體系的轉型。如果抓住了這個機會,到2020年,中國定會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新金融中心。
這篇題為《抓住風暴機遇 中國將更強大》的文章還寫到,金融危機是因為金融創新造成的,但不能得出我們不能創新這樣一個簡單的結論,所以要把問題看準,抓住機遇,大膽出擊,完成中國整個經濟增長、整個金融體系的轉型,大危機和大機遇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要看到風險、危機,也要看到它的機遇,對中國來說尤其是這樣。中國多多少少有一點影響,但不是在危機的漩渦當中,而是在危機的外圍,在外圍還是有自己的主動性,可主動出擊,我們的損失還是相對少,不必過分恐慌。
香港《大公報》的社論文章同樣對中國經濟表示了高度關注。文章提醒中國經濟須防硬著陸。文章中指出,中央已覺察問題所在,故日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便已確認了增長放緩為不利走勢,并提出了十項對策,包括加大投資力度及支持出口等,其方向基本合理,但卻須加大力度。宏調貴在前瞻,而今已病發,故更須有緊迫感下大決心,及早推出由財政投入領頭的擴大投資計劃,并配合適度的貨幣寬松和人民幣適度貶值來推動經濟,否則將為時已晚,浪費了發展機遇。
香港《太陽報》刊載題為《內地當務之急擴大內需》的評論文章稱,很明顯,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是保增長的唯一選擇,也是較有把握的選擇。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十項措施中,排第一的是加大力度支持農業,可以理解為擴大內需的新方向。內地有逾七億農村人口,如果他們都愿意多花錢消費,需求將會非常龐大。不過,要等農民先富起來,恐怕遠水救不了近火,所以還要從多方面刺激消費,包括大幅寬減所得稅,以及大力支持中小企業。
《香港商報》的評論文章則強調,宏觀經濟趨冷和硬著陸的風險正在增大。文章援引官方的表態稱,面對目前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將密切與各國合作,中國自己也有抵御危機影響的基礎空間和能力。當然,中國的財政、貨幣、產業和出口政策也都有較多的調整余地。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