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為外資近日接連高調進入國內城市水務市場而叫好,但別忘了資本是逐利的。
面對可能暗藏的未來高水價威脅,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昨日表示,城市供水屬公共產品,價格受政府嚴格管制,不可“隨行入市”。
當日,第六屆亞太地區基礎設施發展部長級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召開。深化水務領域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成為主題。
未來的水價?
“現象令人震驚。”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邵益生稱,一些跨國企業利用自身雄厚的資本以高出幾倍的價格來收購我國地方自來水廠股權,這種趨勢正愈演愈烈。這將給一些地方城市的未來水價威脅打下了埋伏。
邵益生所提及的趨勢,近期常有新聞傳出。
8月18日,揚州自來水股權轉讓項目招標,轉讓49%的凈資產價值1.8億元,揚州市人民政府承諾中標公司有30年的指定區域內供水特許經營權。其間,有四家水務公司進行投標,跨國公司中法水務以8.95億元的投標價格獨占鰲頭,報價為資產價值的5倍左右。
8月22日,天津自來水項目49%股權轉讓,評估資產價格為7億多元,其中,招標方的硬性條款規定“必須溢價30%以上”。在各競標公司報價中,中法水務為11.9億元,威立雅水務21.8億元。
邵益生說,表面看,此種行為一是地方政府收益增多,二是跨國公司也不會做虧本生意,三是現在沒有提高水價,老百姓沒受影響。“但這種行為可能為未來留下隱患。”
在1998年全程參與起草《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的邵益生表示,跨國公司溢價收購完自來水資產后的下一步,就將是按照國家政策計算水價。
而《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規定,城市供水價格中的利潤,按凈資產利潤率核定。供水企業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應當是凈資產利潤率8%~10%。另外主要靠政府投資的,企業凈資產利潤率不得高于6%;主要靠企業投資的,還貸期間凈資產利潤率不得高于12%。
“也就是溢價收購后,它有個凈資產回報率,區間是6%~12%。” 邵益生表示,如果未來跨國公司以資產的高溢價為基數來獲取6%~12%的利潤,將給百姓帶來太大負擔。
水務企業同時表達了不同的擔憂。日前,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向《第一財經日報》專門表示,水務行業內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部分地方政府的信用風險要大大高于市場風險,政府的信用風險成為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社會化過程中存在的最大障礙。
水務領域體改仍將推進
無論外資溢價收購是否暗藏威脅,但水務領域體制改革仍將繼續深化。
建設部部長汪光燾昨日表示,將繼續鼓勵境外資本以多種方式投資國內節水設施、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等領域的開發建設。
但在價格問題上,仇保興也表態:第一,城市供水是公共產品,其價格不同于其他商品價格可以“隨行入市”,而應嚴格受政府管制;
第二,供水價格的確定都是按照保本微利、成本倒算測定原則來進行,并不是按照BOT競標方自己所想象的創造利潤的方案進行;
第三,建設部將不僅對單個方案進行利潤測定,還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標桿式價格管理。
標桿式價格管理意指,在全國600多個城市中,自來水價格在扣除水資源費后的處理費用是多少,要在全國進行比較。“如果某個開發商通過某一項目的擴大進入來計算水價,肯定通不過標桿式價格管理。”仇保興說。
仇保興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提問時表示,在市場失效的地方,政府要加強管制,嚴格防止管理漏洞,使市政事業管理水平提高。
仇保興向本報記者透露,建設部牽頭制定的城市公用設施(供水供熱供電公交等基礎設施)市場化改革總體意見方案(下稱《意見》)已經上報國務院,“出臺快了”。
他介紹,上報的《意見》文件精神一方面是讓市場化力量來配置好市政公用設施資源,另一方面是規范市場秩序,加強政府監管,來解決市場不能解決或不合算的問題。
“在供水這塊,政府監管主要集中在水的質量、水價、水的使用效率、節水標準以及水循環利用和水生態保護。”仇保興說。(孫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