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紀委書記胡懷邦昨日表示,目前多家商業銀行QDII產品正在審批中。
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也透露,目前對QDII產品投資范圍和品種、起點金額的限制,是基于當前市場情況和投資者能力,今后QDII投資范圍還將逐步擴大。
QDII投資范圍還將擴大
在中國銀行業協會、銀監會昨日聯合香港證監局及內地商業銀行召開的“理財業務研討會”上,胡懷邦透露,2006年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本外幣募集總額達到4000億元,比2005年增長近一倍,預計2007年的理財產品募集量會再創新高。
李伏安則透露了國內監管機構的政策思路,即如何把國內儲蓄變為國內投資,并從國內投資向國際投資發展。“目前對QDII產品投資范圍和品種、起點金額的限制,是基于當前市場情況和投資者能力。政策變化有賴于市場的發展程度,以及投資者基本素質的提高,必須根據市場發展階段,分步驟的實現。”
對此,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表示,對銀行來說,增加多元化業務,會減少對貸款業務的依賴,所以會成為內地商業銀行的“兵家必爭之地”。
他認為,QDII擴展投資渠道至少有三個意義。首先,將內地充裕資金提供合法的境外投資出路,讓監管當局管理資金有序流出,減少人民幣升值壓力。其次,大大提高內地銀行發展QDII的空間,也有助于銀行有效為客戶分散風險,提高高收益回報。第三,由于內地市場與香港市場供求不能互動的情況,許多兩地市場同時上市股票同股不同價。若能針對價差為投資者提供恰當的投資產品,則可增加互動,增加市場流動性,提高價格發現的效率。
QDII產品要量身訂做
“就像醫生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開不同處方的一樣,商業銀行開展QDII業務,也要針對客戶的具體情況,如經濟能力、投資經驗和風險偏好等,‘對癥下藥’”,李伏安表示。
他說,傳統上商業銀行無非就是拉存款、拉貸款,然而,現在商業銀行業務則轉向投資理財,以保險、信托、基金等綜合經營為趨勢。根據央行調查,存款人的儲蓄動機中40%用于退休養老、醫療保險和小孩教育。在國際平衡發展的金融市場上,這40%的儲蓄不是通過存款,而是通過保險業務、理財業務來實現的。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如果不及時調整業務結構,今后10至20年后,市場轉向成熟后,其40%的存款將萎縮。因此銀行必須學習理財業務、重新定位市場,并形成一種全新的銀行服務模式和理念。
“QDII業務不是放在超市售貨架上的一般產品,任由客人自取自選。商業銀行開展境外代客理財業務,要像醫生給病人開處方一樣,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量身訂做,解決客戶的需求。”他說,銀行至少要把客戶分為專業投資者和非專業投資者,并在產品上把兩類客戶區分開來。
胡懷邦也強調,商業銀行要按照“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建立客戶適合度評估機制,依據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目的、投資經驗、風險偏好、投資預期等資料對客戶的風險承受度進行評估,同時做好客戶分類,明確理財產品的目標客戶群,向目標客戶提供與其風險等級適當的產品。(俞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