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召開的第三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債券市場。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完善債券管理體制。”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也多次強調要“推動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完善債券市場的監管體制和發行體制”,并確定了發展公司債市場是證監會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
據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日前透露,為了貫徹落實今年初金融工作會議的精神,國務院九部委已經共同組成了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工作小組,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加快發展債券市場,重點是公司債市場發展。目前九部委工作小組正在就加快、大力發展公司債市場進行研究。他表示,大力發展公司債市場,對解決中國金融體系不平衡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據悉,改變阻礙公司債市場發展的多頭管理問題,協調各部門關系、改革債券市場管理體制的工作也已有了較明確的方案,證監會很可能成為公司債市場的主要管理者。種種跡象表明,發展公司債市場將成為股權分置改革之后中國資本市場的又一出重頭戲。
債券市場,特別是公司債市場,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條“短腿”。據統計,目前我國的企業債規模僅占我國金融市場的4%。2006年我國公司債券規模占GDP的比重僅為1.4%,遠低于美國的40%和韓國的17%。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目前在證券市場上掛牌交易的公司債,絕大多數是所謂的企業債,即大型國企以經審批的投資項目為基礎向國家發改委提出申請,由國務院統一審批發行額度后發行上市的“政府債券”,隱含著政府信用擔保,并不是建立在企業信用基礎上的真正意義的公司債。在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票市場走牛市值不斷翻番的背景下,公司債市場的冷落就更凸顯出我國證券市場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困境。
其實,我國公司債市場的起步也并不晚。上世紀80年代中期,各地發行了很多企業債包括公司債,但由于整個經濟環境、法制環境尚未能配套,產生了很多問題,出現了所謂亂集資、亂拆借的現象,甚至有企業到期無法還本付息,不少債券持有人則要求銀行、政府履行無限的擔保責任。在政府一系列嚴厲措施的打壓和治理下,企業債從1993年到1997年期間持續萎縮。1998年底,在央行調整政策后,企業債發展重現生機,但主要限于由大型國企發行的、經政府審批、有政府信用的企業債,一般工商法人為發行主體的公司債市場仍然基本闕如。
專業人士認為,目前我國發展公司債的市場條件和法制環境,都已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語。屠光紹日前表示,從整體上講,公司債市場已基本具備啟動發展的條件,一方面是因為法制環境、信用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企業債市場制度正在不斷配套和完善,另一方面是需求在增加,包括投資人的需求和發行人的需求。在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不斷壯大的機構投資者對固定收益類產品有著強烈的需求,而一大批企業則迫切需要通過發行公司債進一步拓寬籌資渠道。上證所理事長耿亮則表示,正在制訂公司債的發行、上市和退市的相關管理辦法,希望公司債市場今年內有一個較大的突破。另外,完善公司債發行和上市交易機制的一大技術問題是信用評級。對此,管理部門也已明確表示,要盡快建立公司債的信用評級機制,支持組建市場化的信用評級機構,完善公司債市場的市場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記者 周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