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周內,有四家基金公司的QDII資格正式獲批。QDII的放行速度加快,一方面表明了目前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壓力不減,國內的資金急需到海外尋找出路;另一方面也表明,基金行業走到了QDII業務的前臺,這將加快人民幣資產全球布局的進程。
據了解,獲批的四家基金公司為本土的南方和華夏兩家基金公司,以及具有合資背景的嘉實和上投摩根。
基金系QDII更有優勢
摩根士丹利發布的報告認為,由于銀行系QDII產品有著高門檻(一份產品最少為3.8萬美元,或30萬人民幣),而保險公司在進行QDII投資時幾乎會完全使用自身資產15%這一配額,從中長期來看,基金和券商是推動QDII發展的因素。
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總裁陳耿指出,相對于銀行,券商和基金系的QDII產品更有優勢。銀行系的QDII產品由于只能夠投資固定收益的產品,大多數選擇與匯率、結構性票據和指數等掛鉤的策略,風險小,但是收益率偏低,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明顯不足。
另外,中國銀監會規定了投資股市的資金不得超過理財產品總資產凈值的50%,這一限制將攤薄銀行系QDII產品的可能收益率。券商和基金中有A股上市公司,對于國內市場更為熟悉,對產品設計更有經驗,因此其QDII業務具有更廣的投資范圍和操作空間。
增加分散投資風險渠道
對很多投資者來說,QDII的最大意義是打開了投資海外市場的有效渠道,從而增加了一條有效分散A股市場投資風險的新渠道。
上投摩根發布的“下半年投資策略報告會”指出,QDII對市場的影響需區別對待,短期來講,QDII額度有限且市場正處于開發階段,因此對資金面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會縮小H股和A股的差價。長期意義來說,從QDII的主體增加額度,對資金面勢必產生影響,特別是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即將或已經到位的情況下,QDII投資的潛在成本就會下降,將會加快人民幣資產全球布局的進程。
目前市場上只有20多家基金公司和不到10家證券公司符合申請QDII業務資格要求,但尚未達到要求的公司同樣在積極創造條件。
匯豐晉信投資董事閻冀指出,目前公司對于QDII業務處于觀察了解階段,一旦具備了產品推出的資格,客戶又有相關的需求,公司必將發揮合資基金的優勢,有重點地配置資產、挖掘篩選信息,研究開發新版的QDII產品。
有關專家認為,QDII業務目前對市場影響不會很大,但其前景廣闊,因為在與中國證監會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國家或地區的證券市場,QDII投資產品包括掛牌交易的股票、債券、存托憑證、房地產信托憑證、公募基金、結構性投資產品、金融衍生品等,投資于這些與A股相關性不高的市場產品,有助于為投資者大幅分散風險。(陶俊潔 趙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