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8年會上周六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中國2020:發展目標和政策取向”。論壇邀請了中國高官、企業領袖、專家學者和外國嘉賓出席會議,并圍繞論壇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就美國次貸危機、國際資本流動等熱點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斯蒂格利茨表示,次貸危機可能使美國的流動性流入中國資本市場,給中國物價上漲帶來壓力。樊綱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今明兩年將會有更多國際資本流入我國。
更多國際資本會流入中國
作為中國發展論壇的常客,非常熟悉中國經濟的斯蒂格利茨教授在演講中用“情形很不尋常”來形容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
他說,包括食品、原油價格在內的全球基本產品價格不斷上漲,中國應該怎么應對?一些傳統的降低通脹的方法都會帶來大量的失業,也就使解決方案會更加糟糕。而“次貸危機使美國銀行手中的流動性流入國際金融市場,包括流入中國資本市場,這可能會給中國增加通脹的壓力,中國的經濟調控也會因此增加難度!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對這個觀點表示了認同。他說:“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金融市場以及中國的負面影響,會從兩個渠道影響,一是貿易,二是資金。”
據海關統計,今年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1661.81億美元,其中出口873.68億美元,進口788.13億美元,當月貿易順差85.55億美元,不到1月份貿易順差194.9億美元的一半。
但樊綱分析,貿易順差的減少大部分是因中國之前的調控政策造成的,美國次貸危機本身的影響是有限的。而通過資金渠道在2008年,甚至2009年,流入中國的資本不僅不會減少,而且會增加。
控制流動性仍是政策目標
至于次貸危機導致更多流動性涌入中國的原因,樊綱分析說,一是美元加速貶值,而美國利率在加速下降,導致對人民幣投機的預期在增長。二是盡管次貸危機使得美國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出現了信貸萎縮,但是世界上還是有很多的資金在世界各地尋找投資機會。他說,當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處于動蕩中,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像中國、印度這樣高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成為這些國際資金的目標。
“在分析次貸危機影響的時候,要考慮到,更多的資金意味著更多的流動性,也意味著更容易產生投資增長過快的風險。”正是基于上述考慮,中國仍然可能出現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如何控制流動性增長,仍然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
匯率政策宜保持穩定
美國次貸危機對世界各個市場的影響會有多大,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各方都需要密切關注世界經濟變化,及時根據變化對政策進行調整——這已經成為共識。
樊綱說,現在面臨的通貨膨脹,最重要的原因是外部因素導致的,即石油和糧食價格的上漲等外部因素。這種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不是國內需求所決定的,因此貨幣政策要注意到,由這種通貨膨脹導致的貨幣需求,如何滿足經濟增長的需要。
他反對一次性的大幅度提高匯率。為“減少投機資金流入,更需要一個比較相對穩定的匯率政策,防止更大規模的投機。”
斯蒂格利茨建議,中國可以繼續過去幾年所討論的問題,更多的依靠內需,依靠國內的消費,而不是依靠出口來推動增長。尤其是將資源密集型的“兩高一資”的出口,轉向其他類型的出口。(記者 何鵬)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