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增長”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雙重推動下,我國銀行業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呈現過度集中走勢,值得業界高度關注。
新增貸款過度集中的走勢體現在四方面:
一是投放時間、投放量過度集中。今年的信貸增長集中在一季度,1月份是創紀錄的1.62萬億元、2月繼續突破萬億元達1.07萬億元,3月份竟然破1月份的紀錄達1.89萬億元。如此,一季度的人民幣貸款新增為史無前例。
二是貸款投向過度集中在大客戶。據數據顯示,目前全國19家主要銀行中,5000萬元以上的大客戶貸款占貸款總額比例約60%。按市場通行標準看,此高比例意味著銀行業貸款進入集中度過高的風險區。
三是單一客戶貸款過度集中。監管部門規定,各銀行對單一客戶的貸款不能超出銀行資本金余額10%,但目前有的銀行已超過這一監管紅線。即便對集團企業貸款也不能超過資本金余額的15%,但有的銀行竟達17%。貸款“壘大戶”警鐘再次敲響。
四是多家銀行集中授信同一大客戶。為爭搶同一大客戶,多家銀行給予授信,導致重復授信、多頭授信、交叉授信,因而埋下風險隱患。某大型企業最多時竟有60多家銀行為其貸款,就是典例。
值得警覺的是,在新增貸款如此呈強的態勢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并沒有緩解。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新增貸款過度集中在大型集團企業,主要投向“鐵、公、基”等有政府或國企背景支持的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能源電力等,中長期貸款遠遠高于短期貸款,“貸大、貸壟斷”現象突出,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改善。
信貸投放過度集中,猶如“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一旦經濟金融條件變化或客戶經營異動,過于集中的銀行信貸,容易形成風險的集聚點。同時還會影響整個社會的資金使用效率。因為貸款過度集中,資金有可能通過企業集團間接或直接流入資本市場或房地產市場等高風險領域,而急需資金的領域如新農村建設、中小企業卻融資難。這樣很可能導致兩個后果:傳統產能仍然在高速釋放,過剩產品對市場價格構成下壓型沖擊,CPI持續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形成通貨緊縮;如果產能無法為市場吸收,必將危及放貸銀行的資產質量,造成不良貸款反彈。
當前信貸營運有兩大情況必須高度重視:一是國際金融危機還未見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仍在加深;二是央行在公開市場運用短期回籠工具大規模平滑移動到期資金,以及債券集中到期兌付,二季度整個市場的資金比流動性寬松的一季度還將大幅增加。一季度投放的過度集中,中長期貸款占比過高等因素,勢必加倍風控,這不僅是商業銀行當務之急也是長遠的艱巨任務。
針對銀行放貸過度集中的現實,商業銀行要立即開展全面風險排查、隨時風險預警、強化風險定價等,同時還必須積極采取剛性控制的手段加倍風控,有效遏制銀行放貸過度集中在二季度繼續蔓延。筆者認為可采取設置銀團貸款年增長目標和中小企業貸款年增長率方式進行。
眾所周知,銀團貸款是由多家銀行或金融機構采用同一貸款協議,向同一大型企業或同一大型項目提供巨額融資的貸款方式。這是一種多邊貸款,相對于銀行與客戶的雙邊貸款,不僅有利于降低信貸的集中度,還可以避免多頭授信引發的信用風險,是國際上通用的分散貸款集中度風險的有效手段。發達國家銀團貸款占比約為貸款余額的20%,但我國到去年底銀團貸款余額占比僅為5.1%。今明兩年4萬億元的投資力度,有許多特大型項目不是單家銀行所能承受,因而大力發展銀團貸款正當其時。建議銀監部門通過設置銀團貸款年增長目標,既推動國內銀團貸款業務的發展,使之成為大額信貸的主要方式,以適應保增長下的融資需求,又可以化解貸款過度集中風險。這是因為銀團內的各家銀行在評審客戶風險、利率、期限時信息共享、互相協調、多邊審查、多邊監控,能有效克服信息不對稱問題,識別并分散貸款風險,規避銀行間的不正當競爭等。
還有一種剛性控制手段,就是規定各銀行中小企業貸款增長率不得低于其他貸款項目增長率,以避免過多信貸資金流入大企業,造成信貸資金風險集中。農行總行早就下達了今年中小企業貸款增長率的指標,3月10日又宣布重組設立小企業金融部,并且計劃投放中小企業貸款1000億元,以加大對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這樣在剛性指標上就較好解決了信貸過度集中的問題。當然近期來,有些銀行設立了專為小企業金融服務的“特色支行”或“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及“信貸工廠”等專業化運行模式,簡化業務流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風險控制水平,也不失為有益的嘗試。(呂志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