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中共黨史如何修
只有不回避人的多重性,不回避人性的多側面,已逝的歲月才能與今天的公眾達到心靈的溝通
文/秦曉鷹
全國黨史工作會議7月21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上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
習近平提到的“歪曲和丑化”,使我想到了一個名詞:歷史虛無主義。該主義一旦彌漫,久而久之必將成為國民的集體意識。歷史上的興衰成敗也就自然失去了它的借鑒價值,而我們的民族素質也就在這種認同中被注入了越來越多的“毒素”,及時行樂、犬儒主義就必將大行其道。當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歷史閉上眼睛的時候,歷史也就對這個民族閉上了眼睛。請問:一個無視自己歷史的民族,還有對未來的理性追求嗎?
那么,造成歷史虛無主義極度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說這是物欲和金錢對人的腐蝕,是醉生夢死的人們在追求感官刺激的結果,是浮躁的人生對歷史的必然反應,是新一代中國人對過去時代的無知等等。這些固然都有道理,但在這些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正史不正,信史無信。
首先,以往的所謂正史、信史視野狹窄,包容量很小,無法滿足今天的社會公眾對歷史學各方面的需求。“一部階級斗爭歷史”幾乎囊括了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的全部歷史課。其次,中國古代史書不僅記史,而且是文學之模板,西方史學界更有許多著名學者甚至不惜筆墨和精力致力于普及歷史教育。所使用的語言,既優美又通俗,賞心悅目。而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則只是前蘇聯那種僵硬的三段式(背景、事件、結論)模式,干巴、無力,真的“像個癟三”。
在我們為歷史虛無主義橫行泛濫感到憤怒之時,在我們為那種否定中華民族光榮與夢想的歷史而痛心疾首之時,也應該想想我們自己給后人留下了什么,想想我們的言行是否對歷史負過責任。當我們把一個又一個解釋真實歷史的機會拱手讓給他人,當我們自己都對那些脫離實際脫離國情脫離世界潮流并在真實性上大打折扣的歷史心存疑惑時,我們能有效地喝退歷史虛無主義的潮流嗎?能夠讓那些在歷史的幌子下跳著華爾茲舞的飲食男女們消停下來嗎?
再回到中共黨史身上。再有一年,中共就將迎來“90歲”誕辰。但令人有點尷尬的是,就是這樣一部極其豐厚豐富、充滿了熱汗熱淚與熱血的真實的史詩,人們看到的卻似乎經常是僵化呆板枯燥無味的文字與教條。中共黨史教育課和教科書不是讓人血脈賁張波瀾壯闊的畫卷,而是令人萎頓和乏味的八股;不是激活信仰與思想的動力源,而是無奈的虛應故事。
應該說,這種僵化呆板枯燥的說教,不僅造成了對黨的歷史的最大矮化與扭曲,而且成了中共黨史研究、教育與普及的最大內傷與最大障礙。從中共黨史所面臨的窘迫境遇中,我以為中國的史學家已經到了必須正視自身某些頑癥的時候了。
相比之下,中國的文藝家所創作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潛伏》問世后,不僅為內地公眾所喜受,而且在海外的華人圈中也引起巨大反響,是因為它們都在相當程度上避免了以往的臉譜化和模式化,在于對歷史進程復雜性的再現和對人的多元性的忠實還原。我認識的一位黃埔軍校早年畢業生后來成為開國大將的將軍的兒子,在看了《人間正道是滄桑》后,竟會激動地大呼:“這才是我老爸的形象!”而海峽對岸的老黃埔后代也同樣對該劇的不憎惡不溢美的人物表現唏噓不已。
面對這些史詩化作品的橫空出世,博得滿堂彩,中國的歷史學家包括中共黨史工作者是否應該感到汗顏?
我以為中共黨史工作者應該好好領會習近平在這次黨史工作會上說的另一番話:中共黨史研究工作者既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優良傳統,也要吸收借鑒古今中外史學研究的有益經驗和方法,創新黨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載體。
我個人覺得,要加大中共黨史宣傳教育和中共黨史知識普及的力度,首先必須在宣傳教育和普及的過程中,真正地不折不扣地“還原”中共黨史本身的生動性和豐富性。中共黨史不能成為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歷史,也不能只成為偉人的政治路線史和思想發展史。其次,必須根據歷史的客觀條件來判斷是非功過。最后,必須打破歷史人物的臉譜化、概念化和標簽化,使中共黨史人物成為有血有肉有情有恨的真人、活人。沒有幼稚哪有成長,沒有怯懦哪有勇敢,只有不回避人的多重性,不回避人性的多側面,已逝的歲月才能與今天的公眾達到心靈的溝通。 ★
(作者為中國國際戰略基金會研究員)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