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東西問|張勃:端午節,如何冀望清平安康?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張勃:端午節,如何冀望清平安康?

        2023年06月22日 19: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6月22日電 題:端午節,如何冀望清平安康?

          ——專訪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勃

          中新社記者 徐文欣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首個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節日。

          流傳2000余年至今,端午節不斷被賦予新的文化價值和生活意義。在當代文化中,端午節有何獨特作用?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勃近日在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表示,端午節以其豐富的習俗活動,在一年中生存條件最惡劣的月份,給人希望、生機和活力,它是日常生活之樹上的絢爛花朵,是日常生活之流中的美麗浪花。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端午節是變化的,從起源至當下,端午的節日名稱與內涵發生了哪些變化?

          張勃:端午節在先秦時期已經出現,漢代時初步發展,此時節日流行的名稱是五月五日。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紀念屈原是端午起源最為流行的民間解釋。此外,“勾踐操演水師說”“紀念伍子胥說”等也流傳至今。

        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屈原故里端午祭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舉行。圖為開幕式上無人機組成屈原的形象。(無人機照片)周星亮 攝

          學者多認為,這些說法是人們為解釋端午節俗活動的牽強附會,端午節真正起源還是與五月“惡月”觀念有關。

          五月天氣炎熱,暑毒盛行,蛇蟲出沒,瘟疫多發,是人們在一年中生活極為不適的月份。中國陰陽學說認為,五月是陽氣最盛、陰氣最弱、陰陽最為失調的月份,即“惡月”,五月初五則為“惡月惡日”。

          在這樣的日子里,以順天應時為生活原則的中國人,采取種種措施解決大自然強加給自己的難題。人們保持身心安定,禁絕各種情欲,行政事務亦采取“無為”的治理方式。

          魏晉南北朝時期,五月五日已發展成一個重要節日。唐代,端午節取代五月五日成為更為流行的名稱。伴隨著人們生存技術的提高和娛樂風氣的盛行,端午節由原來的“惡月惡日”轉變成為佳節良辰,并成為法定節假日。

        一位游客在上海豫園穿漢服“射五毒”迎端午。民間傳說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沒之時,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湯彥俊 攝

          中新社記者:為何稱端午節為古代的“衛生防疫節”?

          張勃:端午節的核心主題之一是祛除兇邪,強健身體。五月是采藥、合藥的季節,中國許多地方習慣采百草,并用百草煎湯沐浴。如在福建建陽,采百草于野,曰“午時草”,可煎湯沐浴,以避瘡瘍之疾。過去在上海,人們采益母草、夏枯草、木香根,陰干待用,叫做“行方便”。采百草的過程也可以和走百病結合起來,比如在云南鎮雄,這天男女老幼游山玩水,叫做游百病,邊游邊采百草,歸來煎水沐浴。

        四川彭州市舉行游百病等民俗活動祈福端午。羅國楊 攝

          “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捉蟾蜍是端午節的一項采藥習俗,其目的在于取蟾酥,蟾酥即蟾蜍耳后腺及表皮腺體的分泌物,處理后可以入藥,有解毒、消腫、強心、止痛之功效。

          端午節的水據說也有特殊功效,所以也是許多民眾的采集之物。豫南一帶,傳說月宮嫦娥會在夜間將杵的藥物灑入井里和河中,用此水洗臉煮飯可治百病,于是人們就在太陽未出之前到井里、河中打水,洗臉煮飯。膠東一帶,這天早晨,家家要起大早,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蘸草上的露水,給孩子洗臉,據說洗了不害眼病。此外,端午節還有拜天、鑄鏡、焚燒蒼術等習俗。

          這些醫藥衛生和養生防疫智慧與當下清熱解毒、祛邪和中的理念一脈相承,體現著古今人們對清平安康的共同向往。

          人類社會的歷史是與疾病不斷抗爭的歷史,盡管當代科技昌明,但是人類仍無法擺脫疾病。傳統社會的中國人基于端午時節的惡劣生存條件,創造性發明了掛菖蒲、洗菖蒲浴、戴長命鎖、做艾虎、龍舟競渡等諸多習俗,積累了豐富的衛生保健知識,具有鮮明的衛生保健意識,這不僅對于中國,對于全人類都是寶貴財富。

        廣西融安縣,村民將艾草、菖蒲等中草藥拿到“端午藥市”售賣。當地有端午節在家門口插艾草、掛菖蒲辟邪祛穢的傳統習俗。譚凱興 攝

          中新社記者:采藥之外,端午節還有哪些獨特習俗,這些習俗蘊含著何種期許?

          張勃: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共同創造了端午習俗,繪制出一幅既有差別化又有同一性的文化圖景。

          在節令飲食方面,粽子是南北方共有的食品。北方多甜粽,以小棗、豆沙為餡;南方則有甜有咸,以鮮肉、火腿、蛋黃等為餡。人們重視端午吃粽子,故有“端陽弗吃粽,棉衣不可松”“端陽弗吃粽,死后沒人送”的俗諺。

        南京一群漢服愛好者齊聚莫愁湖公園,行古禮、祭祀、吃粽子,一起過端午。泱波 攝

          雄黃酒、朱砂酒、菖蒲酒、艾葉酒是備受歡迎的端午飲品。人們不僅飲用這些酒,還將其涂于耳、口、鼻、手足心等處,以期避疫驅蟲。

        重慶千年古鎮磁器口舉辦迎端午祭屈原活動。圖為工作人員用雄黃酒涂抹小兒額頭,以驅毒鎮邪,即畫額。周毅 攝

          在服飾習俗方面,人們有特定的節日著裝,亦會對房屋進行裝飾。仲夏時節,菖蒲和艾葉生長茂盛,自然充當起端午佩飾,或插于門旁,或編織成虎形、人形佩帶,以禳不祥。

          在娛樂習俗方面,端午競渡是戶外水邊舉行的具有爭斗性的大型活動。人們賦予其不同的信仰內容,有地方認為競渡可以令莊稼豐收,所謂“能令秋大有,鼓吹遠相催”;有地方認為“競渡有救災之義”,是消除災禍和瘟疫的儀式活動。此外,射柳、擊球、斗草等端午習俗也深受不同地區人們的喜愛。

        端午節來臨之際,河南省洛陽市傳統文化研究會會員身著漢服,與市民游客互動“投壺”等端午習俗活動。黃政偉 攝

          中新社記者:除中國外,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過端午,他們的節日習俗與中國有何異同?華僑華人在端午文化傳播中如何發揮作用?

          張勃:端午節是中國的原創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端午節就走出國門,成為多國共享的區域性國際節日。

          日本江戶時期的思想家熊澤蕃山曾說:“中華乃四海之師,功德無量。日本的禮樂、書數、宮室、衣服、舟車、農具、武具醫藥、針灸、官職、位階、軍法、弓馬之道等無不傳自中華,成自中華。”端午節也很早就傳入日本。

          華僑華人的遷徙也是端午節走向海外的重要路徑。人是文化的載體,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在努力融入住在國主流文化的同時,頑強恪守本土文化傳統。

          可以說,華僑華人共同參與了端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共同促進了端午節文化的豐富與多樣,并實現了端午節在更大區域范圍內的共生、共享、共榮。

          今天,日本、韓國、朝鮮、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都過端午節。這些國家的端午文化深受中國影響,又吸收本土文化,深深融入本國民眾的日常生活。

        馬來西亞馬六甲舉行端午龍舟系列活動,包括游龍舟、裹粽比賽等,吸引當地各族裔民眾參與。圖為當地民眾身著娘惹服等特色服飾參加比賽。陳悅 攝

          中新社記者: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有怎樣的文化內涵,其傳承與發展對彰顯文化自信有何獨特意義?

          張勃:端午節期間,人們一方面遵循自然規律,在陰陽轉換、氣候物候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止聲色,薄滋味,節嗜欲,定心氣”,與天時相適應;另一方面,人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的行為去影響自然,應對自然,或者利用自然以實現人事之圓滿。

          端午的粽子,用葉子包裹黍米,模擬了五月份陽氣至極、陰氣始生、陰陽相包裹的特定關系,端午節的諸多競斗之戲,如競渡、斗草、射柳、擊球等則是對“陰陽爭,死生分”的模擬,都具有輔贊時節的作用。而像聚蓄百藥、飲雄黃酒、插菖蒲、掛艾葉、焚蒼術、取午時水等習俗活動,則是利用自然之物幫助自己渡過難關的典型表現。

        2023年6月17日晚,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江田鎮三溪村夜競龍舟現場人潮如涌,熱鬧非凡。張斌 攝

          尊重自然、利用自然,體現著人們對天人和諧的追求。人們重視端午節期間的社會交往,是對自身的期許與努力。人們習慣將端午和屈原聯系起來,這是人們對愛國主義的推崇與弘揚。

          端午節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經過不同地方、不同族群人們的共同創造和反復實踐,形成豐富多彩、內涵豐富的習俗活動,它的文化精神和理想訴求在當代仍然具有重要價值。端午節不僅被中華兒女所享用,也嘉惠其他國家,是中華民族對于人類社會的貢獻,我們理應為擁有這樣的傳統節日而自豪,也應有進一步傳承好發展好它的自信與自覺。(完)

          受訪者簡介:

          張勃,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北京學研究基地副主任,兼任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北京方志學會副會長、北京古都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職。

          北京市“四個一批”人才。獨著、合著、主編《唐代節日研究》《中國人的時間智慧》《中國人的風俗觀與移風易俗實踐》等,發表學術文章200余篇,撰寫研究報告10余部。

        【編輯:唐煒妮】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人成视频一区在线 | 亚洲AV永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有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