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曉聲:與文學相遇是一種緣分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 題:作家梁曉聲:與文學相遇是一種緣分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徐婧
“當你捧起一本書閱讀時,就好像是在與戀人相處、共度時光,感到愉悅,并不感覺是在浪費時間,這就是好的文學作品。”在中國著名作家梁曉聲看來,讀者與文學的關系應該是一種緣分的關系。
已年過七旬的梁曉聲精神矍鑠,在2023北京文化論壇召開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他用頗為洪亮的聲音說道,“文學不是用來敬畏的,這個是我一定要強調的”,“不可以造成一種語境,把文學、把作家束之高閣”。
在他看來,文學飽含力量,“我認為文學的力量在中國體現得最為具體,而且最為震撼。”
梁曉聲談到《延安頌》《黃河大合唱》等經典作品。“這些作品所呈現的力量是波瀾壯闊的”,梁曉聲說。
除了力量,梁曉聲認為,文學亦有溫度,“比如徐志摩的詩和戴望舒的詩,它們會給我們帶來關于鄉愁、戀情和景物等方面的美感,這些也都是我們需要的。”
中國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筆下,樸實的文字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真實、真切的人生百態。梁曉聲稱,汪曾祺對他影響很大。作家們的創作理念是不同的,但文字給生活,尤其是給普通大眾的生活帶來一些溫度,讓他們能從散文和小說中感到人世間是有溫度的,并且相信人世間是有溫度的,這是梁曉聲認同的“創作之道”。
何為“文以載道”?梁曉聲理解的“道”,不僅僅是宏大的家國情懷的呈現,也包含具體的、細膩的關于人的情感,包含對蕓蕓眾生的關懷,以文化人,潤物細無聲。
梁曉聲認為:“作家有時要像蜜蜂,有時要像蝴蝶,要為我們的生活采粉釀蜜。但有時,筆在手中也應該像投槍與匕首,可以寫抒情的詩,但是在家國需要的時候也可以寫戰斗的詩。文學的功能是很全面的。”
“一個作家歸根到底還是要有作品反映自己所處的當下。”梁曉聲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縱觀他至今的創作生涯,他隨時代而動,代表作《今夜有暴風雪》《雪城》《人世間》等,即是對所處時代的記錄。
緊跟時代脈搏、貼近讀者生活是梁曉聲的創作準則。“從事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寫作,我現在只在意能否為中國讀者寫得再好一點,在意能否在最大程度上使讀者覺得貼近了他們的生活以及給了他們一些文學營養。”梁曉聲說。(完)
- 專題:2023北京文化論壇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02日 15:03:48
- 2025年01月02日 11:11:14
- 2025年01月02日 11:07:39
- 2025年01月02日 09:34:29
- 2025年01月02日 09:26:37
- 2025年01月02日 08:34:14
- 2025年01月01日 17:31:53
- 2025年01月01日 15:50:10
- 2025年01月01日 15:49:06
- 2025年01月01日 1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