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千姿)一座古驛站,500多年琉球館
中新社福州9月5日電 題:一座古驛站,500多年琉球館
作者 葉秋云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qū)琯后街21號的一座古驛站,白墻黑瓦,綠樹掩映,名為“柔遠驛”,民間俗稱“琉球館”。
琉球即現在的日本沖繩,曾以一個獨立王國前后存在數百年。明朝初年,中國朝廷與琉球王國建立宗藩關系后,福州被辟為專事中琉朝貢貿易的口岸。
“明清兩代,琉球為中國藩屬,新任琉球王就任之際都要舉行冊封儀式。”福建師范大學中琉關系研究所所長謝必震對中新社記者說,琉球歷代國王通過與中國“朝貢”與“冊封”的關系,與中國建立起緊密的外交與貿易關系。
1474年,明代朝廷將福建市舶提舉司移駐福州,并在今臺江琯后街建柔遠驛,設進貢廠、驛館、天妃宮等,堪稱福州古代“國賓館”。福州與琉球由此建立長達500多年的密切聯系。
從清代林楓《榕城考古略》所載可見,柔遠驛取自《尚書·舜典》中的“柔遠能邇”,寓意“優(yōu)待遠人,以示朝廷懷柔之至意”,含有睦鄰親善的意思,體現了中國古代外交的理念。如今,柔遠驛里展陳的十塊琉球墓碑,靜靜訴說著中琉友好交往史。
“這些墓碑都是明清時期琉球人在福州去世之后立下的墓碑,他們的身份包括了進貢使者、留學生、商人等。”講解員林小沛告訴中新社記者,在福建師范大學倉山校區(qū)后門的白泉庵,還有一座琉球墓園,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琉球墓群之一。
琉球墓碑邊上,有一冊陳侃所著《使琉球錄》的影印本,而其明代藍格抄本收藏于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林小沛說,冊封琉球使出使琉球回國后,將其在琉球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整理成冊,呈報給皇帝,而《使琉球錄》就是現存第一部冊封琉球使的“使錄”類著作。
“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達于家。”明嘉靖年間曾任冊封琉球正使的陳侃在《使琉球錄》中這樣寫道。對此,林小沛說,這段文字清楚表明,到古米山(即久米島)才入琉球境內;《使琉球錄》詳細記載了出使航程,這是最早記錄釣魚島是屬于中國而非琉球的重要古籍。
據明代史籍記載,1392年,朱元璋賜給琉球“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謝必震認為,這其中多為河口(今福州小萬壽橋附近)一帶善于駕船的福州人;所謂“閩人三十六姓”僅是一個概數,實際遷入琉球國的,遠遠超出三十六個姓氏。“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促進了琉球社會的繁榮和進步。”
柔遠驛的第二展廳,多處介紹了“閩人三十六姓”后裔來福州的求學、經商等故事。程順即為其一,1683年作為“勤學”來到福州學習中華文化;1708年在福州柔遠驛編寫刊刻《指南廣義》,該書成為琉球赴中國航海的必備指南。
“移居琉球的閩人及其后裔,把中國的傳統(tǒng)技術和先進文化帶到琉球發(fā)揚光大,成為中琉友好交流的橋梁。”林小沛說。
據統(tǒng)計,明清兩代除冊封使前往琉球外,琉球也曾以朝貢貿易為主要目的,派遣使團來華達884次之多。琉球貢使循貢道到達福州后,就在臺江河口上岸,下榻驛館,而后再北上進京。當時的福州港被朝廷指定為與琉球往來的唯一港口,成為明代對外貿易的中心。
多年來,福州一直致力于柔遠驛的保護和修復,先后將其列為福州市級、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通過陳列有關照片和實物、增設多媒體設備和視頻影像資料等,生動展示福州與琉球的友好關系。
柔遠驛現已成為福州一處觀光、訪古、研學的好去處。2023年8月,“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琉球福州十邑同鄉(xiāng)會營在福州開營,一批日本華裔青少年及“閩人三十六姓”后裔一同來到柔遠驛探訪,感受歷史長河中琉球與福建的深情厚誼。
1981年,福州市與日本那霸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從此兩市展開廣泛交流與合作。柔遠驛門前,一塊石碑上書“中日友好 萬古長青”,昭示后人。(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20日 10:09:39
- 2025年01月20日 05:43:44
- 2025年01月19日 18:15:25
- 2025年01月19日 15:07:35
- 2025年01月19日 11: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