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島嶼讀書,用行走的力量鏈接世界和文明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五大洋把大陸分成了一個又一個獨立的‘島嶼’,這些島嶼被語言、種族隔絕開來,但是文化卻有一種互通的力量,讓它們緊密相連。” 12月12日,《我在島嶼讀書》主創進北大暨北京大學“批評家周末”文藝沙龍活動在北京大學舉行。
討論環節中,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編輯家、作家、《收獲》雜志主編程永新和作家七堇年等節目嘉賓,從與文學作品相遇的經歷出發,暢聊了文學和閱讀如何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影響著一代代作家和讀者的成長,以及東西方文明相交相融的具象化的表達。
阿來分享了作家與行走之間的關系。他表示,無論是四姑娘山的秋景、米倉山脈的云海,還是稻城亞丁的巖石,在他筆下,這些都不僅是自然風光,更是探討人與自然、人與自己的關系基點。“行走是中國文學界的傳統,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多風景,如果有一天我停止行走了,我就枯竭了。”阿來表示。
與阿來類似,行走的收獲和感悟也被融入進七堇年的文字之中。“一年中,我有幾乎一半的時間在書桌前,一半時間走出去,去打開自己的眼界。”七堇年回憶稱,這次跟隨《我在島嶼讀書3》去希臘的經歷,也讓她得以看到了一個更大的世界。這個世界,與她二十年前去到過的地方完全不一樣。“二十年前,年少的我曾經窮游過希臘,但當時幾乎是走馬觀花地看。這次去,有幸和作家前輩們一起交流,發現原來他們是這樣相處的,是如此平易近人的,內心的觸動非常大。所以,隨著閱歷和眼界改變,世界將是更富有層次的。”七堇年說道。
節目開播以來,兩種文明的“粒子對撞”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熱議。當嘉賓們在伊拉克利翁街頭的“書架書店”,找到中國古典文學的相關著作;當來自歐洲的讀者對余華、蘇童的作品如數家珍……東西方文明的相交相融得到了更多具象化的表達。
“文化各自具有獨特性,但文明就是全人類共享的成果。所以我們喜歡希臘,喜歡希臘的那片海,也是對那樣一種文明發端的憧憬。”阿來說道。
程永新提起在節目錄制期間,他曾在希臘海邊偶遇了一個老太太,后者正用希臘語在朗誦《道德經》。“《道德經》里有一些人與宇宙關系的思考,和古希臘哲學有一定的互通性。包括東西方詩歌、戲劇文明的交流,我們可以看到也在經年累月地持續。”
“好的文明是可以共享的,是屬于全人類的。”程永新說。(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45:58
- 2024年12月22日 09:29:37
- 2024年12月22日 08:35:14
- 2024年12月21日 20:42:42
- 2024年12月21日 18:51:05
- 2024年12月20日 11:33:57
- 2024年12月19日 11:09:13
- 2024年12月19日 10:56:58
- 2024年12月19日 09:32:12
- 2024年12月19日 0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