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在第十二個“世界圖書日”到來之際,今日在此間揭曉的第二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為中國國民閱讀率連續六年走低的尷尬,挽回一絲顏面。
在中國,是否設立“國民讀書節”一度引來爭論。以中宣部等為首的官方,將在時機成熟之際,設立一個法定的“讀書節”;但此舉被認為“治標”難以“治本”,有人認為讀書是一件私密之事,不需要也不可能成為法定義務。
事實上,真正遏制中國人讀書的并不是沒有時間。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大讓現代人無心讀書;廣播電視以及網絡等快餐文化的流行,更是將讀書時間擠壓殆盡;而在應試教育下,學生的課外閱讀早就與成績掛鉤,讀書興趣自然銳減。
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表示,在全社會培育出良好的讀書氛圍,是國家圖書館履行文化傳播、對公民進行終身教育的職能。
而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等十七個部門,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聯合發出了開展以“同享知識,共建和諧”為主題的全民閱讀活動倡議。
民眾對閱讀的怠惰,與官方的高調宣傳倡導,形成鮮明對比。何計消除中國國民閱讀的尷尬?正解或許需要官方推促,但根本仍在民間;民眾“心想”方能“事成”。這,才是關乎國民素質的根本問題。
設立于一九九五年的“世界圖書日”,是作家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辭世的紀念日。
第二屆“文津圖書獎”參評圖書范圍為二00五年度出版的漢文版圖書,共有十本書獲此殊榮,涵蓋人文與自然科學,分別是:《未來世界的一百種變化》、《萬物簡史》、《一八六0:圓明園大劫難》、《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彩圖科技百科全書》、《改變世界的方程——牛頓、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學哲學 用哲學》、《當中醫遇上西醫》、《退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