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自傳(第二部)-大塊文章》今天面世。明天,他將趕赴重慶全國書市為讀者簽名售書。王蒙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我堅持用善良、健康、坦誠的態度來回顧過往的歷史。"同時他不無幽默地表示,第二部里"干貨"不少。在此之前,《王蒙自傳(第一部)-半生多事》于去年5月與讀者謀面。
面對出版社催促70歲以后寫自傳王蒙說:"我寫過許多個人題材的東西,而自傳是最近才寫。有很多出版社早就催促我寫自傳,但我決意70歲以后再寫。"原因在于"70多年,經歷還算比較多。我從少年時代積極參加了革命運動,這是健康、明朗的經驗;也有受到過不公正待遇,被排除在社會文藝生活之外的遭遇;有當領導、當干部,當到文化部長、中央委員的經驗;還有被審查、被擱置的經驗。我去過56個國家和地區,和各種各樣的人接觸,三教九流、中外高級知識分子、邊疆地區農民、打入另冊的人物,這些經歷和見聞,是值得告訴讀者的。"王蒙說,自己是個喜歡思考和充滿情感的人,寫自傳,是對歷史的見證,也是對新中國成立之前至新中國成立58年歷程的個人的見證,也是對自身心路歷程-內心生活起起伏伏過程的見證。
王蒙認為,雖然他寫的一些東西讀者可能熟悉,但更多的真實故事和真實人物,以及一些自己的角度、看法,讀者是不熟悉的。他說他會提供許多與人們的思維定勢大相徑庭的"干貨"。"雖然這里面有敏感的東西,但我堅持用善良、健康、真誠的態度來回顧過往的歷史,這是建設性的回顧。我提供了大量真相,使讀者自己思索和做出結論。"他認為,其作品信息量是非常大的,這里面包括人生、政治、社會生活經驗,文學生活、文學寫作的回顧,這些獨特的果實與其他人寫的散文、小說、自傳有太大的差別。
針對有讀者在網上發表議論說,王蒙自傳第一部用了過多的排比句,顯得有點玩世不恭。王蒙回答說:"我認為無論是用詞、造句、修辭,只是一種形式,我記的不是流水賬,而是無限的感慨,栩栩如生的舊事云集在心中,我有一吐為快的沖動。這里面包含有我的拳拳之心和真誠態度。"
10年心路歷程
摸著地雷過河
自傳第二部真實表現了王蒙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生活,坦誠細述了他這10年間的心路歷程。王蒙復出不久,即進入文化界高級領導層。先是出任《人民文學》主編,繼而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后又擔任文化部部長;1982年后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共中央委員。
改革年代,風云激蕩,各種事件紛至沓來,層出不窮:真理標準討論、清理精神污染、朦朧詩問題、異化和人道主義的討論、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現代派之爭、電影《苦戀》之爭、禁止"選美"、裸體油畫展風波、某次電影"金雞獎"評選內幕、開放港臺流行歌曲、開放舞廳與卡拉OK歌廳、討論城市經濟改革……以及當年轟動一時又爭論不已的作品:《人妖之間》、《將軍,你不能這樣做》、《文藝報》與張賢亮事件、《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劉再復的性格二重組合論……大小事件,無不述及,少有遺漏。王蒙在處理每一個事件時,如何周旋,如何迂回,如何安撫方方面面,都細致道來。個中甘苦,非親歷者無法言說。
1979年改革開放的閘門一拉,多少才人、能人、高人洶涌而出,為什么單單選中了王蒙出任文化部部長,進入中央委員會?當官之初,直上高位,百廢待興,百事待舉,百舸爭流,面對紛紜復雜的局面和撲朔的人際關系,王蒙是怎樣打開局面,安撫人心,擺平各種關系的?此前王蒙并沒有多少從政的經驗,他只能是"草鞋沒樣,邊打邊像"、"摸著地雷過河"。王蒙以他獨特的為官之道,以他長期在底層生活練就的精明練達,小心翼翼,勇往直前。有時艱難晦澀,見招拆招;有時舉重若輕,游刃有余;有時彎彎繞繞,閃閃爍爍;有時硬頂硬撞,舍身成仁。很多人支持,很多人捧場,當然也不時遭到算計。10年時間,在文壇官場遭遇了多少人和事,王蒙卻都一一應對過來了,表現了應對人生和官場的智慧。
王蒙多次參加中央全會,參與決策國家大事。他是第一個用文學家的眼光表現最高決策層決定國家大事各種場景的描述,有情有景,有聲有色,真是鮮見。王蒙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在討論問題時激烈碰撞的全過程,這大大豐富了他的經歷,增加了他對執政黨權力運作的了解。王蒙感慨地說:"高層政治講原則,但是原則也離不開應有的善良心地,這也算人情世故。"
10年真誠回顧
人情友情親情
《王蒙自傳》第二部寫到的10年,是王蒙社會接觸面最廣、人際交往最多的時期。在上世紀80年代主流社會的重大事情中,王蒙都是親歷者。寫事,當然要寫到人。王蒙寫到了他與一些領導人的工作交往,而更多則是與老中青作家打交道:周揚、丁玲、夏衍、曹禺、巴金、從維熙、鄧友梅、劉紹棠、劉心武、馮驥才、鐵凝……當然也還有其他階層和部門的頭面人物不時地點綴其間,無不情深誼重。雖然有時也嬉笑怒罵,也有臧否,但其情可感。文中真實性情的流露打動人心。"1977年冬,我在《人民文學》上讀到了劉心武的《班主任》,它對于'文革'造成的心靈創傷的描寫使我激動也使我迷惘,我的心臟加快了跳動的節奏,我的眼圈濕潤了:難道小說當真可以這樣寫了?難道這樣寫小說已經不會觸動文網,不會招致殺身之禍?"
他與許多文化人交往的點點滴滴親切質樸。王蒙認識歌唱家迪里拜爾時,她還是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生。"迪里拜爾為自己的婚姻問題而極苦惱,她有一個戀人,但家鄉人包括親屬考慮到民族宗教問題,多有阻攔。我找了當時的民委主任司馬義·艾買提同志,以我們兩個人的名義寫信,說明她未婚夫的民族屬性不會有問題,并請新疆的老領導賽福鼎同志親自做他們的主婚人。"
不可思議的是,這10年也是王蒙創作最豐的10年。《春之聲》、《蝴蝶》、《風箏飄帶》、《活動變人形》、《相見時難》、《悠悠寸草心》、《最寶貴的》、《名醫梁有志傳奇》、《雜色》……王蒙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大多在此時間寫成。王蒙描述了每部作品從醞釀到寫作的過程,完整地表現了他的創作思想,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成功的寶貴經驗。王蒙身居要職,公務應該是十分繁忙的,卻在業余寫出了這么多作品,這也真是奇跡。
王蒙當然也不可避免地會寫到親情。他寫到自己是如何為人之夫,為人之子,為人之父的,情透筆底,細膩感人。王蒙也多次寫到出國訪問的經歷。異域風情,與外國政要、著名藝術家、著名作家的交往,經他生花之筆一渲染,讀來十分優美,十分享受。同時,也看到了打開國門以后中國人的心路歷程。
已到古稀之年的王蒙并沒有停下筆歇息的意思。他前兩天還在青島海洋大學和煙臺魯東大學演講。談到今年的打算時,他說:"我今年有可能到俄羅斯和韓國訪問,《王蒙自傳(第三部)-九命七羊》會寫完,完成一大心愿。我不但是把我的三部書,更是把我的文學活動和心路歷程交給讀者評判、參考,眼下第三部已經寫到第七章了,如果順利的話,年底應該會封筆。我今年年底就滿73歲了,如果73歲完成三部自傳的寫作,心里還是很欣慰的。"
王蒙最后表示:"我出生在北京,上小學、上中學、入黨、參加學生運動、從事團的工作也是在北京;從新疆回來后,我在北京市文聯、中國作協、文化部工作,都是在北京,所以我想通過回答記者的提問,感謝北京日報讀者對我的關心和愛護。"(路艷霞)
王蒙簡歷
王蒙,當代著名作家,曾任《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共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王蒙自1953年開始創作至今,一直進行不倦的探索和創新,成為新時期文壇上創作最為豐碩、最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蝴蝶》、《春之聲》、《季節四部曲》、《青狐》、《王蒙文集》10卷、《王蒙文集》23卷、《我的人生哲學》、《尷尬風流》等。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內外文化大獎。現任全國政協常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