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解讀《論語》火了,一時間關于這部傳統儒家經典的各色讀本蜂擁而出,形形色色的人物也競相登臺,日前甚至有一位保安在北大演講起了自己的《論語》心得。盡管《論語》并不是某一部分人的專利,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國學熱”已經有越來越浮躁的趨向,一些學者對此表示了強烈的憂慮。
近日,一位名叫譚景偉的32歲保安員,在北大理科教學樓的一個教室里公開宣講自己的《論語》心得,之前他寫出了20萬字的《論語布衣解》,稱這是自己從困苦生活中體會到的人生智慧和感悟。這件事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當天聽講者中有相當多是記者和聞訊而來的出版社工作人員。但不少人聽后感覺失望,認為講的都是些大道理,太空洞,拿“草根”和“布衣”作賣點,“只不過是一個炒作的噱頭”。一些網友認為北大將保安請上講壇本身并沒有錯,問題是事先對他的水平缺乏了解和評估,促成此事件的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和“草根”的身份,“更像是我們這個浮躁時代的倒影”。
最近,在一部《論語》釋讀類新書的研討會上,著名學者錢理群嚴肅地指出:如果年輕一代或者大眾都不讀原著,只讀別人的解釋,我非常擔心會誤大事。他認為,這幾年重建傳統文化之風日盛,是一件值得高興的好事,但同時需要警惕對于傳統經典的誤讀、誤解、誤譯現象,反對各種名目好聽的商業炒作。在該次研討會上,青年學者王孺童表示,現在關于解讀經典的書很多,但好的讀本不多,編著者大都在迎合市場炒冷飯。(記者 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