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武俠大師金庸在北京大學進行了一場演講活動,可容納400人的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陽光大廳座無虛席。雖然金庸先生在40分鐘的演講中一氣呵成,一口水未喝,但臺下卻有個別聽眾酣然入睡。演講結束后,金庸先生還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思維敏捷,妙語連珠。
北大國學院院長袁行霈昨天還以“十分歡迎”回復了金庸想到國學院學習研究的申請。
【串講歷史】40分鐘講述“歷史大事”
昨天金庸先生演講的題目是《中國歷史大事》。演講從下午3點40分開始,83歲的金庸被工作人員攙扶著走上講臺,站在椅子前先是分別向前、右、左各方向分別鞠躬。然后他坐著完成了40分鐘的講座,一氣呵成,一口水未喝。
在講座中,他對中國歷史進行了大致的講解。從中華民族的起源、“紅山文化”,直至漢代、清代,以及自己去九寨溝與羌族接觸的親身經歷。他著重強調的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不斷強大的基礎就在于民族的融合,在這種融合的過程中,大家彼此吸收對方的優點,“各民族每融合一次,中華民族就向前發展一步。”
有意思的是,在演講一開始,他就強調,自己受北京學者影響很深,“我講的中國歷史大事,不是我的意見,根據的是北大學者的意見。我只是把他們的意見綜合一下。”他甚至幽默地說:“所以,如果我講錯了,大家也不會怪我,因為這都是北大學者的意見。”
金庸臺上講 聽眾臺下睡
金庸先生此次在北大的講座可以說是一票難求。在入口處,很多學生焦慮地等待門票,打聽誰手里的門票可以勻給他。而且光有門票還不行,學生入場還必須拿著自己的學生證。
但在金庸先生的講座中,個別人卻并沒有注意聆聽。在金庸演講不到20分鐘的時候,記者注意到后面的個別學生已經進入夢鄉,有的低頭睡,有的頭已經快歪到旁邊人身上。當然這樣的情況屬于個別現象,絕大多數聽眾還是目不轉睛地盯著臺上的金庸先生,認真地聽講座。“老先生說話挺快,江浙口音又比較重,不認真聽有些話還真聽不太明白。”一位學生這樣告訴記者。
不過演講結束進入到聽眾提問環節,記者看到睡覺的人都醒了,看來還是現場提問更吸引大家。
導演張紀中 充當親友團
在昨天的演講現場,除了許多學者和北大師生外,坐在會場第一排的還有一個熟悉的面孔——著名導演張紀中,他曾經將金庸的6部作品拍攝成電視劇。
“我是作為金庸先生的‘親友團’來的。”張紀中以助陣“親友團”來定義自己的角色。整場演講,他都聚精會神地聽,在金庸點評他改編的《天龍八部》和《神雕俠侶》時,他還不時報以一笑。
【自由提問】北大國學院歡迎金庸
“你沒有遵守約定,要叫他‘金庸教授’。”自由提問一開始,擔任主持人的北大國學院院長袁行霈就提醒第一個提問的學生,“金庸老師”的稱呼叫錯了。
正式演講前,袁行霈院長就表示,金庸與北大有特殊的關系,是北大的名譽教授。在整場演講中,他要求學生們要以“金庸教授”稱呼金庸。
同時,袁行霈還表示,在6月17日金庸先生曾表示愿到北大國學院學習研究,而國學院的回應是“十分歡迎金庸來國學院,真誠地期待他來北大住一段時間,可以討論各方面問題。這樣,學生們以后就可以時常在未名湖邊碰到金庸,如果有問題,隨時可以請教。”
《紅樓夢》女性不完美
談到《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中哪一釵比較符合俠女氣質,再次改編成電視劇后,會不會比金庸的武俠劇收視率高時,金庸談到,《紅樓夢》中的女性在現在看都是不大完美的。“探春現代化一些,史湘云也現代化一些,性格直爽,至少有什么話就講什么話,有什么意見就發表什么意見。像林黛玉這樣的同學在北大估計是很難生存的。”
金庸認為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成敗除了跟小說有關,跟導演手法好不好,演員選得好不好也很有關系。“我的小說當然沒有《紅樓夢》好,但我的小說改編后收視率比改編后的《紅樓夢》高也不奇怪。”金庸說(全場笑)。
【闡述武俠】俠義 東西觀念有別
問: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俠風義骨,在當今社會還有什么發展空間?如果有會如何表現?
金庸:中外都有俠,但觀念不同。我的武俠小說在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都能被接受,“粉絲”很多,但在西方就不被接受。外國觀念認為,強勢的就應該打弱勢的,強國應該侵略弱國。中國講究的平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要幫助弱者,這是中國傳統的想法,我認為這是對的。現在我們還是很需要這些的。
韋小寶 比阿Q還阿Q
問:您在《鹿鼎記》中對韋小寶角色進行塑造時,是否加入了對現代人的理解?因為他與您其他作品里的人物性格迥異。
金庸:寫韋小寶主要是受魯迅先生寫《阿Q正傳》的啟發。阿Q身上體現了中國人的精神勝利法,這是國人的劣根性。但除了這個,國人的劣根性還有很多,而魯迅一篇小說不可能都寫出來。因此我是利用韋小寶繼續寫中國人的缺點,結合了現代人的一些事情,比如中國現在造假、騙人的事情還是很多。
韋小寶是一個反面人物,我寫他是提醒大家,而不是想讓人學他。但不少讀者給我寫信說很想做這樣的人物,說他有那么多老婆、升官發財。所以我曾想過修改《鹿鼎記》,讓韋小寶賭錢時把家財全部輸光,7個老婆也走了好幾個。但我剛剛表露這樣的意思,就有不少讀者來信反對,說如果這樣改了,雖然書里的教育意義有了,但在文學方面就失去了很多。我一想也對,就沒有改動。
大俠 發泄自己想象
問:您在小說中塑造了許多大俠,您認為自己與其中哪一個人物最相似?
金庸:武俠小說是浪漫主義的,我書里那種大俠在現實生活中恐怕并不存在,只是自己的想象和希望。就好像我自己酒量不好,就寫喬峰一下可以喝幾十斤酒,想象自己要是有這么好的酒量就好了。所以說,寫小說發泄自己的想象,這些大俠跟我都不一樣,沒有相似的,一個都沒有。
俠女 人品比貌重要
問:在您塑造的女性角色中,您最中意哪一個,您認為哪個女人最幸福(現場一片笑聲)?
金庸:我小說中的女性都是武功又好,又漂亮的,這樣的人世界上是沒有的。今天也是,長得漂亮,成績又非常好的女性也不多。我覺得,女性相貌不好沒辦法,但人品一定要好,要對愛情忠貞,肯幫助人。
武俠劇 編劇不能偷懶
問:根據您的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中,您最喜歡的是哪一部?
答:張紀中拍了我好幾部電視劇,后來我跟他說最好內容不要改了,他不改了我覺得挺好的。不是說我的小說不能改,如果改得更好我當然歡迎。但有些編劇懶惰,經常走容易的道路,不花心思。最容易的路,常常也是最不好的路。
這些改編的電視劇中, 《天龍八部》我蠻喜歡的,但馬夫人這個角色沒處理好,成了潘金蓮,她喜歡一個英雄,英雄不喜歡她,她就害他。這里也看出了編劇的懶惰。還有《神雕俠侶》也蠻好的,但男主角楊過有點油腔滑調,我覺得楊過應該老實厚道,這樣故事的變化才能讓人接受。如果一開始就是浪子,戲的本質就出不來了。很多觀眾認為香港版的《神雕俠侶》更好,我覺得是先入為主。
習武 拒絕少林高僧
問:小說中有很多武術門派,是怎樣想出來的,比如“降龍十八掌”、“九陽真經”。您會武術嗎,可以比試嗎?
答:我不會武術,所以就不用比試了(全場笑)。武術門派有很多,武當、少林是已經存在的,不用我去想象。少林寺我去過好幾次,方丈對我也很客氣。少林的高僧還想教我練武,我說太麻煩了,不學了。所以說,我曾經有機會學武,但我沒學。
可能大家關心的是“降龍十八掌”、“九陽真經”,像“降龍十八掌”是我從易經中想出來的。中國的哲學思想中,說人出手要留有余地,不能一下子把人打死,過猶不及。“亢龍有悔”是“降龍十八掌”中最厲害的一招,講的就是在和對手競爭的過程中,如果自己占了絕對的優勢,也需要給對手留有后路,這樣才能保全自己。(記者 李雪 趙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