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0日于北京召開的大運河保護及申遺工作協調會上了解到:京杭大運河將“擴容”為“中國大運河”進行申遺,涉及城市從18個增加到24個;沿線城市將成立“中國大運河申遺辦公室”,由有實力、積極性較高的城市牽頭,省政府、省文物部門指導,參與合作、協商和對話。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會上指出,大運河的保護管理涉及到多個職能部門和省市,以往各自為政、各管一段的現象比較明顯,大運河實際上成為各地各管一段的“小運河”。因此,建立一個權威性的協調指導機構至關重要。
單霽翔介紹說,我們平時所說的“京杭大運河”是指明清時期疏通完工的運河,而更名后的“中國大運河”,將把隋唐時洛陽的運河段也擴充進來,新增了河南以及安徽的部分地段,涉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關于申遺的確切時間,單霽翔表示“尚無日程,要看保護規劃和文本準備工作的進展程度”。他認為,深入開展資源調查,進行價值評估,做好保護規劃,是大運河申遺下一步工作的關鍵。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將重點做好大運河文物資源的調查工作,力爭在兩至三年內掌握大運河沿線的文物遺存分布情況,摸清家底,建立科學、完備的檔案。
會上,江蘇揚州、無錫和山東濟寧市紛紛表示愿意做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會議確定,牽頭城市應立即啟動“中國大運河申遺辦公室”的組建工作,并盡快編制《大運河保護總體規劃綱要》。此次會議由國家文物局牽頭,全國政協文史與學習委員會、交通部、水利部以及24個相關城市的代表參加。(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