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0日電 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在國外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而中國一些專家學者卻在肆意“惡搞”。對此,香港大公報20日刊出署名“唐虞”的文章指出,優秀的歷史文化包括歷史名人,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惡搞”中國文化給世界帶去的是對優秀文化認同秩序破壞,給中國留下的是國家“軟實力”的“硬傷”。“惡搞”是對祖國文化、也是對世界文化的犯罪。
文章首先從“柏林得月園的入口處”談起,在德國柏林有一座美麗的公園,叫“得月園”,公園的入口處矗立著兩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崗石基座上刻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德國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為教育學的奠基人。德國前總統約翰內斯•勞說:“中國的先哲孔子在德國廣為人知。他的至理名言至今依然能給人們深刻的啟迪。這位古代東方哲人的形象出現在這個偉大哲學家輩出的國度的公共場所本身,就說明了孔子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20世紀70年代,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湯恩比在其與日本學者池田先生的對談集《二十一世紀的對話》中指出:“解決21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88年諾貝爾獎得主巴黎會議有一個鮮明的議題: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意大利人利瑪竇,在中國生活了27年,將《論語》翻譯成了拉丁文;英國理雅各布,窮幾十年之心血翻譯四書五經。
文章指出,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在國外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而中國一些專家、學者卻在肆意“惡搞”。前不久,有中文系教授出了一本新書,在書中稱孔子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在此之前,承載著幾千年中華民族象征的“龍”,也被學者們稱為“兇圖騰”、“丑圖騰”,說“龍”的樣子太可怕、太霸道,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要推倒、重立。近來,又有學者說唐僧虛偽、諸葛亮奸詐、岳飛是奸臣秦儈是忠臣、劉備無義關公好色等等。只要是代表了中華文化歷史美好、智慧、勤勞、善良的人和物一概推倒,美的打成丑的,紅的說成黑的,詞語中甚至極盡辱罵、攻擊之能事。
給中國歷史名人和歷史文化“抹黑”的大多是我們一些尊敬的學者、教授們。他們讀的是圣賢之書,為什么要抹黑歷史抹黑名人?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迅猛發展,財富不斷往少數人手上集中,名人通吃,金錢穿透了社會各個階層,同樣也導致了知識、學術界的普遍“浮躁”。經濟社會的這種變革,沖擊了一些學者的道德底線,使一些人感到正經的學術研究很難在世界上揚名立萬,只有顛覆甚至是“惡搞”歷史、抹黑歷史名人,才能一夜成名。而信息社會、復雜的國際環境,為他們提供了變態“成名”的機會。
文章指出,曾經有人問“美國害怕中國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中國文化。”優秀的歷史文化包括歷史名人,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這種實力的能量遠大于經濟、軍事實力。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發展到今天的13億人,靠的就是其強大的凝聚力、親和力和生命力。中華文化是世界寶貴的人文財富,我們的學者不往祖宗臉上貼金,至少不該往祖宗臉上抹黑。這種為了一點虛名、一己私利而不惜抹黑祖宗的行為喪失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基本道德,也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國家的“軟實力”。
文章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威脅論”充斥著西方媒體,中國發生的一件小事都會被一些境外媒體大肆渲染,夸大、歪曲、妖魔化;今天西方報道中國的事情很多,但真正正面的內容很少。為什么?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西方不了解中國,不了解中國文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自己再把自己優秀的文化和偉大的名人抹黑,正是在為西方丑化中國添磚加瓦、提供素材,我們的學者做了西方花錢想做而做不好的事。如此,我們還怎么抱怨外國人不了解中國,還怎么讓外國人不妖魔化中國?還拿什么去進行文化交流讓外國人了解中國?
文章最后引用中曾根康弘的話說“我們應該把文化視為民族的靈魂!”日本動畫片推向了世界,韓國電視劇在亞洲引發了“韓潮”,而我們學者制造的“孔子狗”、“岳飛賊”給世界帶去了什么?給中國帶來了什么?給世界帶去的是對優秀文化認同秩序破壞,給中國留下的是國家“軟實力”的“硬傷”。“惡搞”是對祖國文化、也是對世界文化的犯罪。我們這些擅長“惡搞”的學者,在“柏林得月園的入口處”應該感到臉紅,應該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