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李漢秋、吳祖強、汪紀戎、趙啟正、葉少蘭、吳雁澤等16位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提案,建議以七夕節為中華情侶節。
他們認為:節慶屬于“文化空間”,都有一定的文化內涵。而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證,每個民族的精神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質。為重要人倫關系而設的專題節日,如母親節、情侶節、教師節等應當有
民族的文化內涵,能反映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有利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仿效“老人節”實施“情侶節”
1982年第36屆聯合國大會第20號決議提出,建議各成員國政府自己確定一個日子為自己國家的“老人節”。主題相同,具體日子不同。“和而不同”,尊重各國不同文化的選擇,從而各國有各國自己文化個性的老人節。美國是9月的第一個禮拜日、日本是9月15日、韓國是5月8日、智利是10月15日……不強求“一體化”。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本來就蘊涵著敬老的內涵,1989年,我國政府決定以重陽節為中國敬老節(老人節),使這一傳統佳節又增添了新的內涵,這是發展傳統節日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例。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說:“設立老人節時聯合國的做法值得我們體味:它不是把某種強勢文化的老人節指定為‘世界的’老人節要各國追隨。照此例,我國的七夕節,本來就有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作內涵,順理成章地可以成為中華情侶節,我們大可不必跟從西方的情人節。”
這是傳統節日發展的需要
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將七夕節列入最重要的“六大傳統節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也規定要“充分發揮”七夕節等傳統民族節慶的作用。如何“發揮”?李漢秋等委員們認為,傳統節日也要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發展好才能發揮好。重陽節發展出敬老節,就是成功的范例。七夕節原有的一些習俗和內涵,凡不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勢將被自然淘汰,而能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我們應加意予以扶持、培育、發展。
委員們指出,愛情是永恒的題目,情侶夫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倫關系之一。以牛郎織女為形象代表的七夕情侶節,不是單屬未婚情侶,而且涵蓋各個年齡段的夫妻情侶。七夕愛情觀強調的是婚姻自主而非屈從外力,看重的是人格人品而非權勢財富,贊揚的是忠誠堅貞而非輕薄浮浪,追求的是精神高尚而非一時情欲,贊賞的是勤儉持家而非好逸浮華。應當說這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一種表現,而且與時代精神相融通,是現代人應當繼承發揚的,是有利于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抵拒不良風氣影響的。在建設和諧文化體系的今天,我們應當從傳統七夕節所固有的文化蘊涵中,提升出積極健康的愛情觀,作為中華情侶節的精神,并創造出適合今日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的節慶方式,把傳統和時尚融通起來,年復一年地發展出為廣大群眾所喜歡的七夕中華情侶節。各級黨政職能部門,應積極支持、鼓勵開展七夕中華情侶節的健康活動,并在適當時機以適當方式宣布七夕為中華情侶節。
這是奧運年七夕節慶的需要
2008年北京奧運會8月8日開幕,而8月7日正是七夕節。李漢秋等委員們建議:奧運開幕前夕五洲賓朋聚北京,讓他們干什么呢?——和我們一起過中華情侶節!這是“千年等一回”的巧事,是“天賜良機”。機不可失!在那之前,中央有關部門以適當方式昭示七夕節是中華情侶節,那必將極大地激發群眾過七夕節的熱情。可組織大型七夕情侶節文藝活動,讓各國青年親身體驗東方情侶節的神韻,并通過各國媒體傳播全世界。(記者 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