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這張“魔鬼的床”》是一本披露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中“學術明星”們成名之路的書。在《百家講壇》講《聊齋》一舉成名的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馬瑞芳在這本書里告訴讀者:《百家講壇》其實就像一個“學術明星夢工廠”,“學術明星”不是天生的,而全都是被“修理”出來的。無論你是聲震環宇的學界泰斗,還是初露鋒芒的學界新秀,只要你想在《百家講壇》走紅,就必須接受《百家講壇》這張“魔鬼的床”的“砍”和“拉”。適應者,就很可能成“星”,不適應者,就只能回家坐冷板凳。
在觀眾眼里,《百家講壇》是一張萬眾矚目的大講臺,是一方學術圣地。因而,易中天迷、于丹迷們崇拜《百家講壇》,與少男少女們崇拜“超女”、“超男”無異。但身為“學術明星”中的一員,馬瑞芳把《百家講壇》比作古希臘神話中那張“魔鬼的床”。在這本書里,她以機智詼諧的筆調,寫了閻崇年、紀連海、易中天等10位“學術明星”壇內壇外被“修理”的趣事,令人捧腹開懷。比如說穿著,《百家講壇》“蠻橫”地指定了“學術明星”們的扮相,閻崇年著黑色對襟褂,于丹著一身紅艷旗袍……你別想換自己喜歡的服裝。比如講課的內容,《百家講壇》“警告”說,不是叫你在臺上賣弄高深淵博的學問,而是把古人的東西,用娛樂化且個性化的方式重新演繹一遍。如王立群品《孟子》,先寫了一個學術味濃的初稿,誰知卻被“勒令”改了再改,最后他苦笑著說:“老笨給指揮得快要找不到北了。”讀者不禁要問,不聽指揮不行嗎?馬瑞芳寫道:你想當犟驢子,可你犟得過人家嗎?要想紅,就得被“砍”被“拉”。那些不聽“修理”的,或者“修理”后仍然不符合標準的,都沒紅起來!在“魔鬼的床”這一主題下,馬瑞芳著重探討了“明星化學者是否喪失了學者本來面貌?電視是否異化學術?”等敏感問題。(儲勁松)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