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9月21日電(記者 冽瑋)歌舞升平的樂伎圖、象征皇家氣象的闕樓圖、充滿道教升仙色彩《云中車馬圖》……由唐昭陵已發掘陪葬墓中的壁畫復制品組成的昭陵唐墓壁畫館20日正式開館。據悉,這是中國博物館采用墓葬結構,系統地展示墓葬壁畫的第一例。
據了解,墓室壁畫作為一種重要的文物門類,從西周至宋遼金元,歷代墓葬均有發現,但無論是出土數量,還是藝術價值,唐墓壁畫都可謂空前絕后。陜西關中作為唐代的京畿地區,是中國發現唐墓壁畫最多的地區。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陜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于禮泉縣城東北二十多公里處。陵園周長六十多公里,總面積兩萬余公頃,陪葬墓一百八十余座。
該壁畫館位于昭陵博物館內,由保存較好的八座陪葬墓中精選出的八十八幅的壁畫復制品組成。將展室劃分為四個展廳,分別展示墓道壁畫;過洞、天井壁畫;前甬道、前室壁畫;后甬道、后室壁畫。壁畫時間跨度達八十二年,采用整體推介的手段展示不同時期的唐墓壁畫藝術,讓觀眾有一種整體感、序列感,充分感受唐墓壁畫藝術的發展線索、脈絡。
記者在現場看到,昭陵陪葬墓壁畫,多為唐代現實生活的寫照,不乏浪漫主義色彩,其用筆,或奔放潑辣,或遒勁有力;其用色,或簡潔明快,或細膩精致,人物造型無不形神兼得,栩栩如生。有再現大唐帝國國威的“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如長樂公主墓出土的儀衛圖、云中車馬圖、群吏圖;韋貴妃墓出土的儀衛圖、闕樓圖以及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副門吏圖(門吏高達一百九十五厘米),真可謂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還有為數不少的宦官形象,如段簡璧墓、李震墓、安元壽墓等出土的《給使圖》,均采用“以丑為美”、“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法,以漫畫的形式,藝術地再現了社會現實。
此間業內人士稱,昭陵唐墓壁畫代表了唐代墓葬壁畫的主流方向,是研究唐代繪畫藝術不可多得的范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