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百家講壇》制片人萬衛說,由鄭州大學教授周文順主講的《焦裕祿》將在10月1日至3日播出。
電話那邊,身在鄭州的周文順教授一談起焦裕祿聲音又哽咽了,這讓他自己也感到意外。“我從事教學幾十年,在河南乃至全國各地和國外都講過課,所有認識我的人都認為我是硬漢子。我一直講黨史、革命史、戰史,大家公認我講課風格理性,我并不善于講悲情故事,但講焦裕祿讓我第一次落淚了。”《焦裕祿》編導孟慶吉說,在他印象里,周文順是在《百家講壇》落淚的第一人。
“那次焦裕祿到蘭考縣韓村,老百姓給他端出了百家飯,這是村民一家一家討來的飯。焦裕祿大口吞咽著百家飯,眼淚不由奪眶而出。我講到這里,這些情景就出現在眼前,就好像我也親身經歷了一樣。焦裕祿流淚了,我也無法控制住自己。”周教授講到另一段也落淚了,“焦裕祿有病,病得很重,不愿去看,就在當地找了個中醫開了藥方,可覺得藥太貴,不肯抓藥,他說:‘咱是災區,人民群眾那么苦,藥這么貴,我怎么咽得下去。’”等講到第三集時,周文順決定再不能流眼淚了,但是,他努力克制過后,感覺自己的聲調、語言都受到了影響,因為流淚,他自己中斷了好幾次。周文順說:“因為焦裕祿太好了。”
周文順對焦裕祿的深厚情感并非來自書本和記憶,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今年7月,他踏上了焦裕祿生命的最后一站——蘭考縣。這里空氣清新,焦裕祿親手種下的“焦桐”要三個人手拉手才能抱住。讓他意外的是,年長的人還沒有忘記焦書記,一提起焦書記依舊落淚。
周文順說,講完焦裕祿感到如釋重負,因為登上了《百家講壇》,他的講臺越來越大了,而焦裕祿的精神將得到更多年輕人的重新認識。他總結說,焦裕祿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他對人民的事業忠誠,他不是為了好名聲;是因為他干工作玩命;是因為他平民化,始終沒把自己當成縣委書記。“盲人老大娘張琴摸著他的臉問,你是誰?焦裕祿說,我是您的兒子。”周文順講述的這個細節感動臺下每一位觀眾。周文順說,新中國成立之初,共產黨干部深深感到革命成果的來之不易,他們發自內心覺得人民群眾是最應該感謝的,并且,從言到行要為人民服務。 (路艷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