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歲的漸大,我迷上了書畫。天天窗下習(xí)字學(xué)畫,每有所進,則欣欣喜焉,每見進步不快,則心存沮喪,習(xí)書學(xué)畫反成了一種心理負擔(dān)。近日,市文聯(lián)陳中南主席送我一本《汪曾祺書畫集》,展讀之后,豁然開朗。不由使我憶起汪老在揚州的往事。
著名作家汪曾祺1939年離開故鄉(xiāng),出外求學(xué),直到1981年10月才回到久別的高郵,此后又于1986年10月,1991年9、10月間再次回高郵探親。揚州名宿許少飛先生曾深情地給我介紹汪老1986年在揚的情況。
1986年10月下旬,一次小型的作家聚會,是省文藝出版社請葉至誠、葉兆言父子和《雨花》老主編章品鎮(zhèn)出面,邀請汪曾祺、黃裳和林斤瀾夫婦來游揚州的。22日下午,臨近小盤谷北樓的西邊巷道里,人聲喧鬧起來,我和黃裳都下樓去招呼。汪先生微笑著握住我的手,輕輕地說了聲“汪曾祺”,算是自我介紹。隨即又說“到了揚州,也算是到家了。”在安置好一行人之后,我又來到他住的樓上西南角那間小花閣子里。他從窗前回過頭來說:“這里蒼巖綠樹,曲池小橋,鳥語聲聲,鬧市之中有這么幽絕之處,真是揚州的特色。”他中等個子,黑黑的臉膛,疏疏的頭發(fā),灰藍中山裝外罩一件洗舊的米色風(fēng)衣。風(fēng)衣敞著,腰帶垂落在兩邊。精神很好,話語里不時冒出點高郵鄉(xiāng)音尾子。我們從小盤谷談到文游臺、大淖、五柳園、施耐庵墓,說到八怪和朱自清,內(nèi)容似漫無邊際,但都不離揚州和高郵,時時讓你感受到他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和他的睿智、風(fēng)趣。
在次日上午的創(chuàng)作座談會上,汪先生就地取材,以揚州醬菜中鮮甜嫩脆的小蘿卜為例,作了關(guān)于如何從生活中提煉創(chuàng)作素材,形成個性化創(chuàng)作的精彩發(fā)言。10月28日晚上,他還在小盤谷寫了篇《說“怪”》的文章。文中由揚州清代兩位名家金冬心、汪中的“怪”,論及小說創(chuàng)作個性化和程式化的問題。他說“‘怪’就是充分表現(xiàn)個性,別出心裁,有創(chuàng)造性。”在作品結(jié)構(gòu)上,小說不應(yīng)有模式。
在揚州的幾天中,汪先生抽空回了一趟高郵。汪老告訴我,他前次回高郵見到只比他長幾歲的繼母時,情不自禁地跪了下去,而且還熱淚盈眶,長跪不起。那時他已年近花甲,對長輩還如此敬重,行如此大禮,可見傳統(tǒng)道德中的尊長孝親,已成了他入于骨髓的自覺。兩天后,他回到小盤谷,笑嘻嘻地說:“到了揚州就一腳跨進了家門,哪有到了家門口不進家的。”
我則是在他1991年由高郵回京路過揚州時,與其相見的。
汪曾祺嗜酒愛煙。幾杯老酒下肚,話閘子自然打開。在我們的頻頻請求下,他講了其身世。
1920年元霄節(jié),汪曾祺生于高郵城鎮(zhèn)一個舊式地主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傳統(tǒng)教育和藝術(shù)熏陶,中學(xué)時代就讀于高郵縣中學(xué)和江陰南菁中學(xué),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好文學(xué)的傾向。在西南聯(lián)大讀書時,頗為沈從文先生器重,他的第一篇小說《燈下》經(jīng)沈先生指導(dǎo)并推薦發(fā)表,即后來成為名篇的《異秉》,從1949年春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集《邂逅集》起,汪曾祺先后有20本小說、散文集問世,還出版了《汪曾祺文集》和《汪曾祺全集》,汪曾祺作品中寫高郵舊生活的小說、散文頗具特色。他寫的反映家鄉(xiāng)舊生活的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成為蜚聲海內(nèi)外的名篇。他自己滿意亦為評論界、讀者稱道的作品有《陳小手》,反映光明生活的《職業(yè)》,表現(xiàn)下放張家口勞動的《葡萄月令》等,特別是京劇《沙家浜》更是他的代表作品。
燈下,我邊回憶邊翻閱汪老的畫集。再次感悟汪老的畫畫與做人。他的畫畫,遺興而已。他很欣賞宋人詩:“四時佳興與人同”。人活著,就得有點興致,他不會下棋,不愛打撲克、打麻將,偶爾喝了兩杯酒,一時興起,便裁出一張宣紙,隨意畫幾筆。所畫多是“芳春”——對生活的喜悅。他是畫花鳥的。所畫的花都是平常的花。即在街頭、陌上、公園里看得很熟的花。他很欣賞齊白石的話:“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他常說:“我的畫畫,自娛而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汪曾祺曾就自己的作畫態(tài)度寫過一首小詩。詩中寫道:
“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日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寧計故為新。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歡喜,攜歸盡一樽。”
他不僅如此說,且如此做。他生性瀟灑,不拘小節(jié)。游蹤所至,總有許多朋友求他作畫寫字,他很慷慨,有求必應(yīng)。尤其是喝了幾杯酒之后。無論高官要員,還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視同仁。即便是畫了得意的、他自認為比較好的畫,有人要,他也毫不吝惜,隨口答應(yīng)。這概是他“人間送小溫”的另一種方式吧。
汪老十八九歲離開家鄉(xiāng),直到六十幾歲才回去過。但是家鄉(xiāng)的山水草木、風(fēng)土人情,深深地銘刻在他的記憶中。他的作品,很大一部分都與高郵有關(guān);他的畫畫,同樣充滿了對故土的眷戀。讀通了汪曾祺,再習(xí)字學(xué)畫當(dāng)為樂事也。(馬家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