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揭秘秦可卿、林黛玉之后,劉心武從昨天開始要把自己對《紅樓夢》的研究心得拿上《百家講壇》曬一曬。這次講的是薛寶釵。與往常一樣,劉心武依然從觀察名著細節(jié)出發(fā),對人物命運的來龍去脈提出新解。
而不同之處在于,他第一次對人物色彩提出新看法。“我們應該把對林黛玉一半的同情心給予薛寶釵,她的命運非常悲苦,而且她并非卑鄙無恥,只是社會規(guī)則的犧牲品。”劉心武說。
【新解】寶釵結(jié)局
婚后沒有留下后代
據(jù)高鶚續(xù)寫,賈寶玉和薛寶釵最后有個兒子名為賈桂。他與賈蘭一起考中科舉,賈家“蘭桂齊芳”,讓整個故事在最后點燃復興的希望。而在劉心武看來,高鶚這個寫法實屬荒唐。
◆證據(jù)1:姓氏不符家規(guī)
“《紅樓夢》的總體設(shè)計非常有條理。賈家老一輩是代字輩,名為賈代化、賈代善;他們的兒子是文字輩,賈赦、賈政和賈敬;再生是玉字輩,賈寶玉直接用了玉字,其他都有玉字邊(現(xiàn)在習慣說成王字邊),賈珍、賈璉、賈環(huán)和賈琮。再往下一輩就是草字頭,賈蕓、賈蘭、賈薔、賈菖、賈菱、賈萍,沒有例外。”劉心武說,“因此賈寶玉和薛寶釵如果有了孩子,也應該是草字頭,而非木字邊。”
“尤其薛寶釵是一個最遵守封建規(guī)范的人,她怎么能夠把賈家族譜的規(guī)定破壞了呢?這是不可能的。”劉心武說。
◆證據(jù)2:文獻透露端倪
除了研究名著本身和脂硯齋以及其他署名的批語之外,劉心武還搜集了不少當年的文獻資料。例如乾隆時期的一個名為富察義的御馬官,曾留下詩集《綠煙瑣窗集》。根據(jù)他在書中所寫的二十首題《紅樓夢》詩,劉心武推測他讀過曹雪芹親自書寫的全部章節(jié)。
“其中第十七首詩是———錦衣公子茁蘭芽,紅粉佳人未破瓜。少小不妨同室榻,夢魂多個帳兒紗。”劉心武解釋,這句詩中暗示賈寶玉和薛寶釵婚后沒有夫妻生活。而后兩句詩,在劉心武看來,則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兩人沒有圓房的原因,因為賈寶玉魂牽夢繞的還是林黛玉的帳兒紗。
死在賈府大崩潰前
在高鶚續(xù)寫的章節(jié)中,并沒有薛寶釵生死的相關(guān)文字,僅僅描寫了賈寶玉離家出走,間接影射了薛寶釵孤獨守寡的模糊結(jié)局。而在劉心武看來,依照曹雪芹在前80回所埋設(shè)的伏筆,最終薛寶釵也是以悲慘死亡收場。
◆證據(jù):釵簪有別是妙筆
“《紅樓夢》第五回中有一句關(guān)于薛寶釵與林黛玉二人合一的判詞———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因此在賈府大崩潰前,薛寶釵抑郁而亡,這是有所交代的。”劉心武說。
“但為什么不是金釵雪里埋,而是金簪雪里埋呢?”劉心武認為,釵與簪的區(qū)別正是寫出薛寶釵命運的妙筆。劉心武解釋,簪和釵的功用一樣,都是古代婦女別頭發(fā)的飾物。簪是用一根金針做成的單股插飾,兩根金針并列或麻花般擰在一起的,叫做釵。“薛寶釵的悲慘就在于此,一生希望成就金玉姻緣,但卻孤零零地死去,而且是死在大雪紛飛的日子。”
【新解】寶釵理想
參加選秀目標嫁皇上
“很多人認為薛寶釵的最高目標就是嫁給賈寶玉,那么就太低估薛寶釵了,也沒能理解這個人物真正的心理。”劉心武說,當一位和尚看到薛寶釵佩戴金鎖,預言她會嫁給戴玉的男子時,她所認為的“金玉姻緣”并非嫁給賈寶玉,而是有著玉璽的皇上。
薛寶釵來京本身就是為了選秀。而在第30回中,溫潤克制的薛寶釵突然情緒反常、出口傷人。在劉心武看來,正是因為她得知了自己選秀失利,隨后才將目光轉(zhuǎn)移到賈寶玉身上。
【新解】寶釵性格
服藥壓抑青春勃發(fā)
在大觀園的眾多女子當中,薛寶釵顯得最為早熟。都是十幾歲的青春年紀,別人還是想法簡單、行為魯莽,而她早已通人情之事,處處應和規(guī)矩。
在劉心武看來,薛寶釵除了內(nèi)心克制,還借助了外界條件。“你可以去翻書,看看冷香丸需要的原料,非常復雜。她一年365日天天吞食冷香丸,就是要把內(nèi)心青春勃發(fā)的東西壓抑下去。她就是要把自己置身于壓抑的環(huán)境中,不過最后卻成了埋藏自己的雪窟窿。”劉心武說。
【新解】寶釵品行
本性美好并不無恥
高鶚續(xù)寫的《紅樓夢》中,薛寶釵參與了調(diào)包計,直接傷害了林黛玉,致使很多人認為薛寶釵只為自身利益品行惡劣。而劉心武不認可這種說法,他表示更尊重曹雪芹的本意,反倒要為薛寶釵平反。“希望大家能把給予林黛玉的同情心,也分一部分給薛寶釵。在曹雪芹的描寫中,她是個美麗的女子,也擁有美好的本性,她對前途采取的各種手段,也都談不上卑鄙無恥。”在劉心武看來,薛寶釵遵從社會主流規(guī)則,也并非錯在自身,而是所生存的時代環(huán)境。
對于寶釵形象,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蔡義江也表示:“薛寶釵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形象。要說她惟一的錯,也就是規(guī)勸賈寶玉做正人君子,而與寶玉價值觀相悖。”對于兩人是否生有子女,蔡義江同樣表示否定。“曹雪芹沒有提過,也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
【新解】對話講師
紅學研究不該沉寂
記者:解讀薛寶釵時加入了很多新的理解,打破了對這個人物的一些固有觀念。在你研究的過程中,這些固有觀念是否影響你的判斷?
劉心武:不會,每個人天生都具有思考的權(quán)利,我尤其崇尚這種權(quán)利。
記者: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看重細節(jié),這是你多年總結(jié)的研究方法嗎?
劉心武: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一種是原型研究,即尋找古本原著的原型進行開掘,還有一種就是文本細讀,尋找前后線索間的呼應關(guān)系,揭示作者一些隱含的意思。
這個方法與大多數(shù)中國傳統(tǒng)紅學家的研究方法不同,他們講求檔案證據(jù)。不過在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我認為也可以適當采用推理的方式。目前紅學已多年沒有新證據(jù)出現(xiàn),但不該讓研究沉寂下來。
□本報特約記者|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