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聯歡晚會這種藝術形式自1983年推出以來也已走過20多個年頭了。那么,到底該如何看待它呢?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說,不管人們怎么說怎么罵,如果“今年不搞春節晚會了”,恐怕會遭到抗議,為什么?因為春節晚會已經成了一種“新民俗”。針對“新民俗”觀點,著名作家肖復興前日發表文章卻認為,“說春節晚會是民俗,這民俗也實在太容易了點兒。它才不過20多年的歷史,民俗的味兒還沒聞到呢。”
馮驥才:3方面符合過年的要求
馮驥才認為,春節晚會之所以能夠進入人們過年的生活,是因為它在3個方面十分符合過年特別是大年夜的要求:一是家庭式的。大年三十的民俗內容首先是“合家歡聚”。春節晚會一家人聚在一起,同看一臺節目,非常契合傳統的過年心理。二是歡樂和熱鬧的。春節晚會正是這樣一臺熱熱鬧鬧、載歌載舞的集錦式的晚會。三是熬夜式的。大年夜的習俗是熬過今夜到天明。春節晚會是所有晚會時間最長的一臺節目。
肖復興:春晚未體現“三重唱”
而肖復興在反駁文章開頭就說“民俗應該是經歷過千百年歷史積淀下來的東西,應該是百姓都能夠參與進去的東西,內容和形式又應該是多元化的。一臺晚會能夠成為一種民俗,就和以前只有八個樣板戲橫行天下相似了。”肖復興認為,春節本身就是民俗,其中的民俗,實際上含有農業社會中和土地相連的特有的豐富內涵。他說,春節中的各種儀式和各種飲食,都在漫長的時間磨礪下演化成了約定俗成的民俗。比如,放鞭炮、吃餃子、蒸年糕,它們的三重唱,是從古到今人們的一種世俗化的夢想和祈盼。“春節晚會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嗎?”
馮驥才:提前稱它為“新民俗”
馮驥才強調說,民俗必須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不是誰出個好主意就能成立。春節晚會由于順應了年俗特點,又應急地滿足了人們的過年心理,挽回了人們在文化上的失落感,便很快被人們接受了,成為當代中國人必不可少的過年節目,甚至是當今過年最重頭的節目。家喻戶曉的各種名角明星紛紛登臺。表演相聲與小品的笑星們成了最耀眼的角色。馮驥才說,雖然按照民俗學的原則,一種風俗需要經過傳承三代才能叫做“民俗”,民俗講求規范,該輕松處便輕松,該莊重處必莊重,應當講究,也應當恪守。“但我更愿意提前先稱它為‘新民俗’。因為如今看春節晚會已經成了十幾億中國人乃至世界華人都認可的‘年文化’了。”
肖復興:隔著屏幕無法參與
“春節晚會的語言類和歌舞類號稱兩大支柱節目,能夠將春節所蘊涵的民俗的內容承載嗎?它能夠把放鞭炮的作用替代嗎?”針對“新民俗”觀點,肖復興反駁說。曾經有人發明一種叫“歡樂球”的東西,可以用腳踩破發出聲音,來替代燃放鞭炮的轟鳴,但是,沒有流行開。“歡樂球”怎么也替代不了鞭炮,原因很簡單,鞭炮是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才成為真正的民俗,而“歡樂球畢竟只是偽鞭炮,春節晚會不過就是和‘歡樂球’相似的一種偽民俗而已。”肖復興最后說,“本來不應該對春節晚會要求那么高,問題是,我們千萬不要把它說成了今天的一種新民俗。隔著電視的屏幕,人們無法參與。” (記者 蔡 震)
·細說2008春晚“四宗最” 總體評價高于往屆
·春晚流行元素大盤點
·春晚小品《火炬手》笑果多 趙本山向徒弟"偷藝"
·鞏漢林回應春晚小品質疑:“很黃”是為了押韻
·成都商報:春晚不好看 為什么呢?
·總指揮朱彤揭秘春晚幕后 韋唯彩排突發心臟病
·春晚小品河南農大畢業生造 獲千元左右稿費
·春晚節目評選:趙本山成為"小品王"無懸念(圖)
·作品被擅用 重慶攝影家向央視春晚索賠100萬(圖)
·春晚的成熟還是國人的成熟?
·徐靜蕾:首次上春晚很緊張 短短三句還"磕巴"(圖)
·蔡明春晚臺詞被指克隆馮小剛十年前電影橋段
·春晚明星的幾個“最佳”:王寶強最像農民工
·央視春晚調整主持人 董卿與畢福劍斗嘴被刪掉
·央視公布最新調查結果:八成觀眾滿意鼠年春晚
·春晚小品被指侮辱病人 《夢幻家園》嘲老年癡呆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