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上海市作協主席王安憶參加“2008年法語周”特別活動,在上海市作協大廳與法國女性作家葆拉·康斯坦、馬克絲·蒙內展開對話,探討女性文學話題。
婚姻是女性的歸宿
“小說家很少想到什么主義,她們想到的總是生活。”聊起女性文學,王安憶想起了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她的作品,關心的總是同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才能把女人嫁出去。我們中國話就說,男有分,女有歸。女性出嫁就是歸宿。”她堅持認為,婚姻對女性來說真的很重要,足以影響一生。《長恨歌》近日剛巧被譯介到法國,說起自己的代表作,王安憶還頗為感慨地說:“在《長恨歌》這個小說里,我就一直想把王琦瑤嫁出去,最終卻沒能嫁掉!”
以后再也不“懷舊”
王安憶認為,很多讀者其實一直對《長恨歌》存在一種誤讀,就是出于想象認為小說寫了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其實,小說涉及的是上世紀40年代的上海。”王安憶坦言,這個年代是她沒有經歷過的,所以就是她寫得最糟糕的。
王安憶說:“我真的知道這部分寫得不夠好。從這也能看出我不是一個對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有想象力的人,我必須去寫我有經驗的事情。為了躲避這樣的空想,我想我以后再也不會去寫了。”但王安憶始終不能接受由于這個誤解而帶來的另一個誤解,“就是《長恨歌》看起來像是一部言情小說”。
我對上海別無選擇
上海對王安憶而言已經成為一種“別無選擇”。“如果我能夠選擇的話,也許就不選擇上海了。”王安憶解釋說,上海對于一個藝術家而言,并非最好的舞臺。“這個城市的歷史太短促,還來不及成熟她的文化和語言;中國的書面語又是北方語系,上海話根本排不上;城市里物質太多,離自然也太過遙遠。這些對一個作家來說都是先天缺憾。”王安憶也表示自己已經在上海住慣了,不愿意到別的地方去。她認為解決這一矛盾的辦法,就是要跳出上海寫上海,“用上海的材料,寫作非上海的文學題材”。 干琛艷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