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讀
災難過后,一種超越災難的精神能夠帶領我們不斷前進。地震博物館正是這樣的精神載體,它不僅僅是建立在一堆廢墟之上,它還存在于人們的內心里,不會隨時光流逝而湮滅。
然而,在達成構建地震博物館的共識之后,怎樣建設一座博物館、需要建設什么樣的博物館,仍然有許多非常具體的工作要做。
□國家保護典型地震遺址遺跡有法可依
□是否冠“中國”二字須經有關部門審核
滿目瘡痍的大山和幾乎夷為平地的縣城。這就是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在地震之后帶給所有人的震撼和疼痛。
5月22日,再赴災區的溫家寶總理站在龍門山半坡回望北川縣城,神情凝重地對當地的干部說:“這座老縣城可以作為地震遺址保留,變成地震博物館!
當天,綿陽市有關方面向全球發出緊急倡議,征集北川地震遺址保護方案和地震博物館策劃設計方案。倡議書說,希望全球有關地質、科普、旅游、文物、建筑等方面的專家及廣大網民,為保留中國建國以來最大的地震災害實物見證,貢獻智慧。
5月25日晚,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率一支專家團隊趕赴四川。除了現場勘查四川省境內諸多因大地震損毀的文物古建筑,童明康此行還有一個重要目的———為北川建地震博物館一事做考察。
與此同時,圍繞地震博物館的各種討論也開始升溫。
為了不被忘卻的紀念
北川縣建縣1400多年,是我國惟一的羌族自治縣,是傳說中的“大禹故里”?h城處于一條山谷里,兩邊是巍峨連綿的青山,碧綠的湔江宛若綢帶穿城而過,把北川分成了新舊兩城。如同中國許多身處青山綠水中的小城一樣,曾經的北川秀麗、寧靜、祥和。然而,這一切美好都止于5月12日14時28分。
楊德飚,38歲,北川人。在山西打工的他逃過了這一劫難。地震后,他在大山里走了整整一天,才回到原來的“家”———大山腳下一所倒塌的老屋子。在廢墟上,他獨自坐了一夜。
兒子受傷住院,妻子被掩埋在廢墟中再也沒有出來!耙院罂赡茉僖瞾聿涣诉@里了,我要再陪陪她!睏畹蚂f。
臨走前,楊德飚清理出幾張和妻子的合影,還清理出一本郵冊,那是2003年國務院批準北川為羌族自治縣的紀念郵冊。“北川被毀了,家也沒了,這些都是個紀念!
的確,在北川生活的每個人都無法從情感上割舍這片土地,全國人民也無法忘記在汶川大地震中消失的人和城。所以,構建地震博物館的設想一經提出,就得到許多人的認可。
一位重慶市民說:“老北川縣城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淚水和無奈,把它建成一個地質災害博物館吧,緬懷死難的親人,給活著的人時刻敲響警鐘。”
北川縣羌族博物館副館長陳世瓊在地震中失去了母親和孩子,籌建地震博物館成了他現在最大的希望:“這是對我親人最好的紀念,對所有遇難亡靈的最好紀念。”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曾親身經歷過唐山大地震,對那場地震的恐怖有深刻的感觸。因此,對于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館,他表現出強烈的關注。他說,建立一座博物館首先是要見證這一災害的巨大破壞力,見證這一悲劇的事實。無論在地震學、地質學、建筑學還是科學抗震救災方面,它都有重要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將見證當代中國人面對這一特大災難表現出的特有的氣質與崇高境界。將堅實而鮮明地記憶著中國人勇敢、堅韌、博愛、團結和神圣的生命情感。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表示,文物部門將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保存“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有代表性的地震遺跡,供今后科學研究和人們紀念。
中國博物館學會秘書長袁南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國家領導人到文化學者,從有關部門到普通民眾,對待構建博物館的一致共識說明,我們內心的情感需要表達和寄托,特別是面對這么大的災難,需要不被忘卻的紀念!
展示內容不局限于廢墟
據了解,世界上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災難博物館。人禍方面如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災難博物館、二戰留下的奧斯威辛和毛特豪森集中營、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等;天災方面的如意大利的龐貝遺址博物館和唐山抗震紀念館等。災難博物館不是展覽痛苦,而是記憶著人類的命運及其表現出的生命的頑強與人性精神。它使人們認識自己,保持清醒,從中自警或自我激勵。
記者還了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規定,國家依法保護典型地震遺址、遺跡。典型地震遺址、遺跡的保護,應當列入地震災區的重建規劃。
法律界人士認為,在統一了構建認識和擁有了法律依據之后,怎樣建設一座博物館、需要建設什么樣的博物館才是至關重要的思考。
“我想汶川地震博物館應建在地震原址上。在結構方面應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留下一塊能夠經典地顯示災難強度的廢墟,二是一座式樣獨特的博物館,三是抗震救災紀念碑和遇難者人名墻。在整個大地震和救災過程中,一切不能遺忘的實物與資料,都將在博物館構成永遠可視和可感的歷史!瘪T驥才建議。
袁南征對記者說,構建一個博物館需要經過完整的、科學的規劃和論證,這是個比較復雜的過程。至于構建什么樣的博物館,要看實際情況和需要。也許有時一座紀念碑就能夠表達情感和精神。“我個人希望此次構建的地震博物館,能夠體現綜合性。既有緬懷和思念之情的主題,也要突出科技性和人文性,對地震的介紹和預防、對抗震救災所體現出的精神力量,都應該有所涵蓋!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具體的方案必須要等到專家到當地進行實地考察后才能最終給出。”據悉,目前,各地文物局也正積極地進行文物征集,不僅僅是遇難者的遺物,也包括救援者、志愿者的救援工具等等!拔覀兿M@類物品越多越好,等到具體實施階段時,讓專家們去具體挑選!蓖骺嫡f。
據了解,目前修建地震博物館還在構思階段,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座博物館體現的不僅僅是廢墟,一些傾斜的、還未倒塌的房屋建筑都可能被包括在內,可以讓以后的參觀者親身去體驗當時的環境。為遇難者修建紀念墻也被納入了考慮范圍。預計修建的博物館除了采集跟地震相關的資料外,還將吸取國際經驗來進行設計!氨热缒M地震現場等等,讓前來參觀的人可以親自體驗地震震級,并可從中獲得地震知識以及普及如何防御等等知識!蓖骺嫡f。
更多細節尚須周密考慮
國家文物局一位熟悉博物館構建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制定的博物館方面的法律條文,只有《博物館管理辦法》。這個辦法比較詳細地規定了博物館建設、管理、服務等多項內容。在構建博物館的過程中,如果涉及到文化遺產方面,還會受到文物保護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文件的規范。
根據《博物館管理辦法》的規定,利用或主要利用國有文物、標本、資料等資產設立的博物館為國有博物館。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國有文物、標本、資料等資產設立的博物館為非國有博物館。當記者問及此次構建博物館的性質是什么時,這位工作人員說:“此次依據地震災害構建的博物館究竟是國家級還是地方級的,是國有的還是非國有,都需要專家進行嚴格的論證和科學考慮之后才能決定!
袁南征則認為,如果構建博物館,省一級就夠了。“博物館不宜大,關鍵是它的存在有意義。這樣也方便博物館的管理,因為博物館實行的是屬地管理原則!
關于此次博物館的名稱問題也引起了許多人的討論。有的人說叫汶川大地震博物館,有的人認為應該叫中國地震博物館,這樣更能凸顯其存在的意義。綿陽市文物局局長王錫鑒說,博物館的名稱有可能是四川西北大地震博物館或四川大地震博物館。
袁南征說,是否冠以“中國”二字,應該慎重。因為這要有全國性和代表性。
國家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說,博物館名稱一般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國家”等字樣。特殊情況確需冠以“中國”等字樣的,應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審核同意。
現在有很多單位、很多人已經開始為構建地震博物館進行著準備工作,無論今后這座博物館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無論它叫什么,在哪里建,都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因為其中有我們最深刻的記憶!我們不止用它來記憶地殼的物理變動,更重要的是要記憶人們的精神,記憶中華民族的團結、堅強和勇敢,在記憶中能看到中國的未來和希望。(記者 席鋒宇)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