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國學大師文懷沙。中新社發 金城 攝
|
資料圖:國學大師文懷沙。中新社發 金城 攝
|
端午節來臨之際,當今國學界泰斗人物、有著當代“活屈原”之稱的文懷沙接受了采訪。談及端午節,文老表示這個節日體現了中國人寧可站著死也不肯跪著生的奮斗精神;對于國學熱,他表示繼承傳統不是開倒車;而對于地震災害,他表示我們有得是壓不垮的英雄人民。
端午節在屈原前就有了
作為新增的法定節假日,今年端午節(6月8日)將放假一天,文懷沙告訴記者,端午節實際上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岸宋绻澴钤缙鹪从诠糯鷮埖膱D騰崇拜,中國人成功以蛇為原型創造了龍。龍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行運時可呼風喚雨,興雷電,脆弱時可如蚯蚓入地,蛻無形。中國人以龍為父,因此端午節自古便有賽龍舟的傳統。”
關于屈原與端午的聯系,文懷沙說,屈原的死賦予端午節更多人文思想含義,端午節后來成為人們紀念屈原的節日,人們以此認識到生存的理由看得比生存本身更重要,因此端午節也是太陽的節日、戰斗的節日,它體現了中國人寧可站著死也不肯跪著生的奮斗精神。
國學熱不是無條件接受歷史
文老最近忙于傾力推動國學市場化的發展。文懷沙認為,對于現代商品社會而言,最重要的是錢,而中國傳統文化則讓中國人更愛面子。錢與面子有時會是沖突的,“對于生存和發展而言,錢很重要,不可不要,窮酸注定不能發展,但面子也不能不要,于是屈原的《離騷》給我們的啟示是,人應該在要臉的前提下勇敢地要錢!蔽膽焉痴f,讓國學服務于市場的用意正是如此。
究竟國學市場化是否意味著可以無條件的國學熱,評價于丹等年輕學者評說論語的現象,文懷沙說,繼承傳統不是開倒車,我對古代傳統的總結是“正、清、和”,即強調繼承中國的正氣、清氣、和氣,強調吸取儒家、道家、釋家之長,繼往開來并非讓孩子跟著無條件背誦三字經,孩子需要有自己快樂的童年。
談汶川地震:
“若無折難,哪得千秋?”
“汶川地震讓我們心愛的人民遭難了,我們應該為倚靠智慧和冷靜渡過難關的幸存者,及那些投入到抗震救災的英雄們‘贊’。屈原《招魂》中有云‘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以此為遇難者‘奠’。當前我們不僅要救災,更要重建家園。我將我的作品捐獻出來拍賣,并把款項獻給了壓不垮的英雄人民。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更多人獻一點愛心。多難興邦,不幸本身能產生強大的力量,若無折難,哪得千秋?”屈原有《國殤》流傳后世,文懷沙被稱為當代“屈原”和國學大師,如今國殤當前,文老在談及中華民族該如何面對災難和苦難時,深情地說。(柳建云)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