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十日,年逾七旬的中國著名作家王蒙(左),在西安華清池畔,妙語談論古今愛情故事,認為此間推出的“斯山為大幕 斯水為舞臺”的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形式,“秀”出了愛的真諦。 中新社發 冽瑋 攝
|
六月三十日,年逾七旬的中國著名作家王蒙(左),在西安華清池畔,妙語談論古今愛情故事,認為此間推出的“斯山為大幕 斯水為舞臺”的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形式,“秀”出了愛的真諦。 中新社發 冽瑋 攝
|
中新社西安六月三十日電 題:著名作家王蒙華清池畔論“中國元素”
中新社記者 冽瑋
一段纏綿悱惻的帝王愛情,一曲蕩氣回腸的《長恨歌》……年逾七旬的中國著名作家王蒙,今天在西安華清池畔,妙語談論古今愛情故事,認為此間推出的“斯山為大幕 斯水為舞臺”的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形式,“秀”出了愛的真諦。
從十九歲時寫作《青春萬歲》開始,王蒙已在中國文壇整整活躍了半個多世紀,獲得了“文壇常青樹”、“文化名宿”的尊稱,評論界以“光彩四溢的王蒙文學氣象”評價他的文學創作。同時,他還是一位思想家、文化活動家,足跡遍布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諸多國家。并于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九年出任中國文化部部長。
他說,用一個現代模式來演繹古代愛情經典故事,普及了中國的歷史知識,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天之靈也會感謝這些后輩。其實,肢體語言和音樂可以是無國界的,在英文里這種模式就是“秀”。
《長恨歌》是以唐華清宮遺址為背景、以盛唐文化為主題、據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長恨歌》改編創排的大型實景歷史舞劇,也是中國首部真山真水真史的實景舞劇。
他認為,作為中國首部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愛情誓言為主線,藝術地再現了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真山真水真歷史”,讓地上的走上來,讓書里的走出來,讓躺著的站起來,讓僵硬的歷史鮮活起來。在他看過的旅游文化音樂制作中,無望其項背者。
王蒙強調,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主張還應該在該劇中加入更多的中國元素,如唐代宮廷的樂器琵琶、箏、鼓、笙、鈸、箜篌等,適當多用;富于地方特色的秦腔,可以渲染氣氛;解說詞不必用現代語言,多用白居易《長恨歌》詞作等。他笑稱,或者在兩人纏綿的時候,用小旦來反復吟唱“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更具有東方人所欣賞的含蓄藝術表現手法。
在舞劇的設計方面,他還建議多運用虛擬的浪漫主題形式,比如楊貴妃死后的表現手法,可以用白居易《長恨歌》中描寫的,用方士招魂,一縷青煙,夢中相會,化腐朽為神奇。也可以把她在天堂的居所命名為“華清宮”,從而實踐了二人生生死死在一起的誓言,不致令人產生“天人永隔”的遺憾。
該實景舞劇總策劃張小可告訴記者,驪山腳下,華清池畔是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白居易的《長恨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兩種資源會合在一起讓他們選擇了要打造一臺這樣的舞臺藝術。據統計,二00七年四月八日首演開始到十一月六日全年演出結束,共演出了一百六十三場,觀眾達到十一萬人,收入達一千五百萬元人民幣。一改陜西旅游“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舊局面。
他透露,許多來自海外的華人華僑非常喜歡《長恨歌》,在前來觀賞的旅游團隊里占有份額日趨上升,特別是第二、三代華裔子弟,雖然有的已不能熟練運用華文,但楊貴妃的故事還略知一二。下一步,他們將開拓香港、臺灣市場。
最后,王蒙指出,在唐代,白居易的詩是通俗易懂的,連老婆婆亦能朗朗上口。這部實景舞劇,完成了大眾化的娛樂過程,符合詩人的初衷。(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