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某媒體的一則報道將一家雜志收錢發教師論文的黑幕徹底揭開,潛規則隨之浮出水面。
報道稱,日前,海南省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教師為了評職稱,向海南教育期刊社旗下的《新教育》編輯部主任董某交了錢欲發表論文,他們的論文卻被發表在了“克隆”的2008年第2期《新教育》上。
日前,記者發現了封面相同,而其中的目錄、內容不同的4本2008年第2期的《新教育》。隨意翻到其中一本的103頁,與其他另外3本對比發現,文章標題、文章作者、作者所在的工作單位均不相同。
海南教育期刊社于2008年6月10日向海南省的各市、縣教育局人事科發了一份名為《關于在接收職稱評審材料時鑒別假<新教育>的函》,隨函一起,還有一份2008年第2期《新教育》合法出版的教師名單。
“凡不在此名單的教師提供的所謂2008年第2期《新教育》,統統是非法出版物,一律無效,不能作為評審職稱的論文依據”,函中這樣寫道,“在非法出版物上發表論文的教師是受害者,期刊社也是受害者,期刊社沒有收這些論文,更沒有出版這些論文。如若追究,應當是論文交給誰找誰”。
屯昌縣某中學一位王姓老師的名字顯然不在這份“名單”之中。2007年年底,通過某位中間人的介紹,他把700元錢打到了董某的銀行賬號上,同時,他把自己的論文通過郵局寄給了董某。2008年4月底,該老師收到了刊有自己論文的一本《新教育》。“當時很高興,”該老師這樣說。但在海南教育期刊社發給各市縣教育局函的附錄名單中,他卻沒找到自己的名字。
而這里面的“中間人”又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我們起到的是橋梁作用”,幫助老師在《新教育》上發表論文的一位中間人穆剛(化名)這樣說。穆剛說出了交論文的過程:中間人從老師那里拿來論文和錢,把論文交到《新教育》編輯部主任處,領到編輯部主任開具的一張印有“海南教育期刊社發票專用章”的收據,再到期刊社的財務部門交現金。穆剛說,一篇論文要交到期刊社600元,而這個費用被稱作是“版面印刷費”。同時,穆剛也認為這是不成文的潛規則。
穆剛說:“我代理的那些(論文)全都發表出來了,而且(論文作者的名字)都在期刊社公布的‘名單’上。”這個結果,穆剛是在經老師們的“反饋”后得出的。
“要發表論文的老師在全省各地上來(來海口)不方便,即使論文可以通過(電子)郵箱(發給《新教育》編輯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錢的問題,交給誰才放心,它(錢)不能通過(期刊社的)賬號來‘走’,只有把現金直接交給雜志社(期刊社)”,在談到老師為什么不親自把論文拿到期刊社來時,穆剛這樣說。
穆剛透露,很多中小學老師之所以愿意花錢在《新教育》上發論文,是為評職稱所用。每篇論文,老師給中間人是700~800元,有的是900元,而中間人在此過程中能拿到100~200元或是300元。(劉長永 記者任明超)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