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發 陳文 攝
福建土樓申遺成功。當地時間7月6日下午,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獨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中國“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福建土樓”由永定、南靖、華安的“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專家指出,“福建土樓”造型獨特,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土樓文化根植于東方血緣倫理關系,是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體現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價值”。圖為福建土樓內部民居和祠堂。 中新社發 丁衛 攝
|
中新社發 陳文 攝
福建土樓申遺成功。當地時間7月6日下午,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獨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中國“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福建土樓”由永定、南靖、華安的“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專家指出,“福建土樓”造型獨特,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土樓文化根植于東方血緣倫理關系,是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體現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價值”。圖為福建土樓內部民居和祠堂。 中新社發 丁衛 攝
|
“仿佛仙山入夢初,自憐老眼未模糊。流風已逝宋元畫,如此樓臺豈易圖。”同濟大學建筑系教授陳從周當年初見永定土樓,留下無限感嘆。
“我熱愛土樓,更熱愛這里的人民,熱愛這里的傳統習俗”。受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委派對土樓進行現場評估的狄麗玲博士,對福建土樓留下了“一步三回頭”難舍之情。
從深山璞玉,到驚世明珠,福建土樓申遺,從啟動到成功,走過了10年漫漫長路!
申報遺產 三縣聯手
遙遠夢想步步走近
福建土樓藏于深山,最早的成名,卻在海外。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傳說,上世紀70年代,美國衛星發現中國福建西部的崇山峻嶺間,有多處大小不一、或圓或方的不明建筑體,疑為核反應堆或導彈發射基地,探究的結果,發現竟是一座座神奇的古老山地民居建筑。
這傳說來自何方,不可考。但可考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洛杉磯國際建筑模型展舉辦,福建土樓的代表作永定振成樓做成建筑模型,與北京天壇作為中國南北不同風格的圓形建筑代表,赴美參會,引起了轟動,被譽為“東方建筑明珠”。
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世界遺產熱遍中國,并帶動旅游起飛的時候,土樓故里人也想到“申遺”了。但土樓“申遺”,談何容易。數量眾多,地域分散,年久失修……申報世界遺產,不是一時、一地、一部門或一個城市可完成的,它將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
最早動手的是龍巖永定縣。
1998年3月,永定人獲知武夷山正在申報世界文化、自然遺產,開始重新打量自己土地上美如遺珠的土樓群。
當年5月,永定縣成立了土樓申報世界遺產機構。
1999年9月、10月,永定縣政府和龍巖市政府先后正式向省政府、國家文物局呈報《關于請求將永定客家土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請示》,并邀請中外著名世界遺產專家10多批到永定實地考察,指導,專家們對客家土樓的價值給予了肯定,對土樓“申遺”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
1999年10月,華安縣委、縣政府正式啟動“華安大地土樓群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2000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長辦公會議決定把永定、南靖、華安三地土樓聯合起來,以“福建土樓”的名義聯合申報世界遺產。
2008年上半年,福建土樓順利通過了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的正式評估,贏得角逐2008年世界文化遺產的“入場券”。
拆除新居 清理河道
土樓重歸田園風光
古樸的村落,潔凈的環境,蔥郁的山林,清澈的溪流……走進靜謐和諧、生機勃勃的福建土樓之鄉,一切都令人賞心悅目。
這農耕文明的再現,是當地投入數億巨資,花10年之力的成果。
為了還土樓周邊環境以本真的面貌,這里無數村民拆除了改革開放富起來后新建的樓房。洪坑村村民林定敏記得,那是2001年,隨著“轟隆”一聲巨響,他親手將自己雙手建起的一幢建筑面積80多平方米的磚混結構的新式樓房推倒拆除;初溪村民徐九光記得,他新開的現代化的店門封閉了;遠在石獅經商的衍香樓居民蘇野記得,他曾連夜西歸,帶著家人將家里曾引以自豪的烤房、大理石灶頭等不協調建筑物拆除……
永定先后拆除了與土樓風貌不協調的建筑物1.98萬平方米,改造房屋13.45萬平方米,累計投入了1億多元資金,保持了土樓的完整性。與此同時,結合環境整治,還改造了一批道路、水系工程,供電、電信、廣電等部門出錢出力,實施了“三線入地”工程。同時,對緩沖區內所有村落的環境衛生進行了全面治理。
南靖縣從1999年開始,對照《福建土樓申報文本》和《南靖土樓保護規劃》的要求,對境內四個世遺申報點進行環境整治。整治工程累計投入上億元,共拆遷不協調建筑物2.88萬平方米,改造不協調建筑物5.68萬平方米,改造橋梁13座,清理河道11公里,五線下地48公里,改造樓內電表、電力線路26.5公里,周邊環境綠化20萬平方米,維修樓體15座,并成立保潔員隊伍,建立衛生管理長效機制。
如今,在位列世界遺產名錄的這些土樓周邊,幾乎看不到破壞土樓整體風格的現代建筑,天地之間,青山常在,溪流潺潺,厚重滄桑的土樓,緩緩轉動的水車,古老的石橋和屹立在村頭的大榕樹、石雕,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慕名前來。
層層負責 村民參與
確保土樓永久魅力
土樓是文物,也是民居。至今,安居于內的居民,構成了土樓文化活的內核和與眾不同的魅力。
與其它的世遺不同,土樓也必須形成它自身的管理模式。我們在永定、南靖、華安看到,福建土樓在10年申遺中,已逐步形成政府五級聯動、村民人人參與的獨特的管理和保護機制。
作為文物,土樓的保護,在國家文物局的全程指導之下。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福建土樓”的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先后出臺了《福建土樓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福建土樓保護規劃》,從法律法規的高度,為土樓保護立下規矩!
到了縣一級,其管理更為細致、具體。
永定縣逐級設立保護管理機構?h文化體育局是福建(永定)土樓保護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對土樓文化遺產保護實施監督管理;永定還成立了全省首家縣級文物局,加強對土樓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管理。
保護土樓,職能部門一個不能少!旅游部門負責土樓觀光業管理工作;縣土樓旅游發展公司負責具體保護和安全設施建設,并依法進行必要的保養和維修;縣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對土樓保護區內的土地使用進行管理;縣城鄉規劃建設部門負責保護區內建筑物的管理和監測;林業部門負責保護區內的森林植被保護;消防部門負責消防安全;縣供電部門負責樓內民用電線路;縣氣象部門負責對土樓保護區的氣象監測預報……
永定縣在鄉(鎮)一級,成立土樓保護管理所;在村一級,村民自發組建了土樓保護管理小組,每座土樓都設立樓長、安全員、衛生員,到處是一雙雙關切的眼睛。
公路開通 自駕方便
土樓告別行路艱難
高山、森林、溪流,自然景觀美不勝收的閩南,如今讓人體驗到告別閩道更比蜀道難的愉悅。
位在南靖書洋鎮龍潭樓的80歲高齡的呂亞塘說:“以前到縣城,祖祖輩輩翻山越嶺要走兩天呢。”
南靖山梅公路,是縣城通往土樓的主要交通干道,貫穿山城、南坑、船場、書洋等4個鎮。司機說,路窄、坡陡,彎道要過108個。
南靖縣決定投資3億元改建全長53公里的山梅公路。2008年1月12日,沿線12萬群眾祖祖輩輩盼望的公路建成通車了。高山變矮了,陡坡變緩了,彎道變直了,速度變快了!這條公路的建成通車,使南靖縣城到“土樓之鄉”書洋鎮的距離一下子縮短了,以往難以翻越的天嶺,山底有隧道直通!
公路一條條建起來了!穿高山,過峻嶺,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如飄帶環繞,昔日藏于深山的土樓村落,開始進入沿海兩小時交通圈。
由二宜樓、南陽樓和東陽樓組成的大地土樓群,是建于“康乾盛世”的大型住宅,位于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今天也已是大道暢達,從廈門自駕車到此,兩個半小時足矣。
從繁忙的現代工業文明,到悠閑的農耕文明,千年時光倒流,在閩南,只需要兩個小時!
走過華安,走過南靖,走過永定,一個個美麗的鏡頭在腦海中展現、沉淀,成為心中永遠的記憶!(記者 朱競若 余榮華)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