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風塵仆仆由出生地南京趕抵香港與讀者會面。圖據大公報
為祝賀詩人余光中八十大壽,臺灣九歌出版社特意出版余光中最新詩集《藕神》、近十年的文學評論精選《舉杯向天笑》、翻譯英國名作家王爾德的劇本《不要緊的女人》等五本書,展現他在文學路上的成就。十月二日,臺灣藝文界提前為他祝壽,余先生在五本新書前留影。 中新社發 耿軍 攝
|
為祝賀詩人余光中八十大壽,臺灣九歌出版社特意出版余光中最新詩集《藕神》、近十年的文學評論精選《舉杯向天笑》、翻譯英國名作家王爾德的劇本《不要緊的女人》等五本書,展現他在文學路上的成就。十月二日,臺灣藝文界提前為他祝壽,余先生在五本新書前留影。 中新社發 耿軍 攝
|
中新網10月15日電 大公報消息,著名詩人余光中生于一九二八年,踏入今年十月,已屆八十歲了,但他的愛戴者卻不分男女老幼,追捧者眾。前晚(十月十三日)于商務印書館舉行的“余光中八秩壽慶紀念典藏作品分享及簽名會”,便吸引了百多名讀者出席,當中不乏穿著校服的中學生。
精神矍鑠 幽默風趣
剛于當天由南京趕抵香港的余光中,精神矍鑠地與太太一起出席分享會,一到場便贏得久候的讀者們熱烈掌聲。
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歷代文人匯集之地,對余光中來說,亦是特別的地方。他說:“今年八十歲,為何要到南京?因為那是我出生之地,我的小學、中學、大學(南京大學)三個母校,都在南京,而我第一次與妻子見面,也在南京。”這次他到南京,主要是為當地新建的圖書館作演講嘉賓。
余光中今年一口氣推出數本著作,他介紹新作時說:“一九七四年來香港中文大學教書,當時只有四十多歲,十一年后回臺,也還是五十多歲,如今忽然八十歲了。今年推出了詩集、散文,便是到了八十,自備煙火,也要來一下,證明還在追求謬斯,I'm still creative!”
《藕神》是余光中新詩集的書名,他解釋書名的由來。這是余光中第十九本詩集,至今他已寫過一千首以上詩作。他很欣賞的女詞人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因此濟南人很崇拜她,更于大明湖畔為她建祠,而祠的名字便叫藕神祠,余光中也以《藕神》一名表達對李清照的崇拜。余光中說,書中共有七十首詩作,內容除了講李清照,還有傅抱石、屈原、甘地、梵高等中外人物。
除了介紹自己的新作,余光中還回答現場讀者的提問,當主持人為一位讀者將粵語翻譯成普通話時,余光中幽默地以粵語說:“我識聽廣東話!”引得全場又是掌聲又是笑聲。
一位讀者問余光中,如何寫散文?余光中向大家推薦文言文,認為白以為常、文以應變、俚語見真、西語求新。他說:“五四以來,近百年大家都是以白話文交流,但文言文不是完全沒用的,若文言寫得好,寫白話文時會增加濃縮、簡練、鏗鏘。其實,我們每日寫文章,都會與文言打交道,中文中的四字成語,全都是符合中國基本美學的對仗、簡練、鏗鏘原則。如張三李四、千方百計、千山萬水,千軍萬馬,都是符合平仄的要求。唯有亂七八糟,則不按平仄要求來寫,應寫成亂七糟八,但為了表達這個辭語的混亂情況,所以刻意變成亂七八糟。”
介紹新作 解答提問
另一位讀者問余光中,如何保持創作力,他笑言:“創作多的先決條件,是長壽。但創作多,又不完全靠長壽。”他的矛盾回答又令讀者們笑起來。他舉例說,有一位西方詩人二十六歲便去世了,但詩作卻很多,詩句寫得長。余光中又帶笑的說:“我還看電視連續劇、韓劇呢,若不看,可能寫多十本書。作家不是一天到晚寫,而是保持敏感,對生命敏感,對新的經驗敏感,若是不再為新的經驗感到可貴,便不會再想寫。還有對母語的敏感,若是想到李白、杜甫寫了那么多好詩,卻仍覺得還有空間可再寫,寫出他們寫不出的月亮,例如現在知道月亮是地球衛星,他們那時便不知道。若能如此有自信可再寫得多彩多姿,便可以一直寫下去。”(洪捷)
圖片報道 | 更多>> |
|